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李南
导 师: 魏振香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区域合作 协调发展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亟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开发前景广阔。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协作是区域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可以对区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实现地区经济专业化,改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过度竞争的状况,形成各地区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二是可以加快特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亮点,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可以实现与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对接,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之后试图在充分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同时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归纳借鉴,最后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区域发展,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前言  8-14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0-11
    1.2.1 黄河三角洲  10
    1.2.2 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  10-1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3
    1.4.1 研究内容  12
    1.4.2 研究方法  12-13
  1.5 论文的创新点  13-14
第2章 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14-23
  2.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4-20
    2.1.1 区域资源禀赋  14-15
    2.1.2 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迅猛  15-17
    2.1.3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17-18
    2.1.4 区域产业竞争力增强  18-20
  2.2 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0-23
    2.2.1 交通设施逐渐完善  20-21
    2.2.2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  21
    2.2.3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  21-22
    2.2.4 各级政府形成发展合力  22-23
第3章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分析  23-29
  3.1 地区本位思想严重,因循守旧  23-24
    3.1.1 “行政区经济”特点明显  23
    3.1.2 创新动力不足  23-24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协调发展难度大  24-25
    3.2.1 国有经济比重偏大  24
    3.2.2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  24-25
  3.3 区域支持网络系统尚未形成  25-27
    3.3.1 基础设施网络  25-26
    3.3.2 市场与信息化网络  26
    3.3.3 生态环境保护网络  26-27
  3.4 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  27-29
    3.4.1 协调机构有待完善  27
    3.4.2 协调运行机制缺失  27-29
第4章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29-33
  4.1 长江三角洲  29-30
    4.1.1 构建“轴线、圈层、网络”城市群  29
    4.1.2 产业圈层拉动城市群协调发展  29-30
    4.1.3 密集支持网络推动区域合作  30
  4.2 珠江三角洲  30-31
    4.2.1 外力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30
    4.2.2 构筑产业链加速地区合作  30-31
  4.3 区域协调机制的尝试  31-33
    4.3.1 省政府及直属部门行使主要协调职能  31
    4.3.2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31
    4.3.3 成立各种区域协调机构  31-32
    4.3.4 调整行政区划  32
    4.3.5 建立区域协作运行机制  32-33
第5章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  33-46
  5.1 城镇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  33-36
    5.1.1 构建“1+3”城镇群  34-35
    5.1.2 推动形成城镇群产业圈层  35-36
  5.2 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  36-42
    5.2.1 农业产业区域合作模式  36-38
    5.2.2 工业产业区域合作模式  38-40
    5.2.3 旅游业区域合作模式  40-42
  5.3 支持网络系统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  42-43
    5.3.1 基础设施网络  42-43
    5.3.2 信息化网络  43
    5.3.3 市场网络  43
    5.3.4 生态环境保护网络  43
  5.4 完善区域协调机制  43-46
    5.4.1 整改区域协调机构  44
    5.4.2 明确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44
    5.4.3 健全区域协调运行机制  44-46
第6章 结论  46-48
参考文献  48-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2.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3. 国际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中国的经验,F224
  4.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5. 区域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F127
  6. 辽宁省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F752.8;F224
  7. 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F301
  8. 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G719.2
  9. 中国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F114.46
  10. 西部大开发十年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F127
  11.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政策问题研究,F127
  12. 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营养盐的收支特征,X52
  13. 黄河三角洲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X26
  14. 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592.7
  15.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F124
  16. 基于区域合作的长治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F592.7
  17. 我国现阶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F124.7
  18. 河北省港口业协调发展研究,F552
  19. 云南城市化和服务业互动关系研究,F719
  20. 国家桥头堡战略下云南旅游业国际区域合作研究,F592.7
  21. 区域合作下桂林市会议旅游发展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