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思考
作 者: 张彩玲
导 师: 张慧霞
学 校: 山西财经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天龙山景区 旅游开发 开发原则 开发模式 开发建议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天龙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处,是一处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天龙山景区风光旖旎,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天龙山石窟内的佛像、藻井雕刻精美传神,被誉为“天龙山式样”、中国第六大石窟。古时,天龙山就因“天龙八景”而享誉海内外。目前,天龙山景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研究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是在对天龙山旅游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天龙山旅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应遵循的原则、开发模式,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五大建议。本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流程;第二部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对天龙山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第三部分分析了天龙山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探讨了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五部分是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应该遵循的原则;第六部分对天龙山旅游景区进行了旅游定位和客源市场分析;第七部分是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可以选择的模式;第八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管理体制、旅游设施、宣传促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给出了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五大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导论 10-1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2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5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3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15 1.3 研究方法和流程 15-16 1.3.1 研究方法 15 1.3.2 研究流程 15-16 2 天龙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16-21 2.1 天龙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16-18 2.1.1 以灵山秀水、森林景观为特色的天然胜景秀美如画 16-17 2.1.2 以佛教石窟、寺庙建筑为特色的古代艺术神秘诱人 17-18 2.2 天龙山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18-21 2.2.1 天龙山旅游资源的分类 18-19 2.2.2 天龙山旅游资源的评价 19-21 3 天龙山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23 3.1 天龙山旅游开发的现状 21 3.2 天龙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23 3.2.1 管理体制不顺 21-22 3.2.2 景区旅游设施不完善 22 3.2.3 景区的进出性比较差 22 3.2.4 宣传力度不够 22-23 4 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23-26 4.1 可行性分析 23-24 4.1.1 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23 4.1.2 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23-24 4.1.3 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 24 4.2 必要性分析 24-26 4.2.1 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必要选择 24-25 4.2.2 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必要举措 25 4.2.3 保护和抢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必要途径 25-26 4.2.4 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必要手段 26 5 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应遵循的原则 26-28 5.1 可持续发展原则 26 5.2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26-27 5.3 旅游功能互补原则 27 5.4 市场导向原则 27 5.5 社区参与原则 27-28 6 天龙山景区的旅游定位及客源市场分析 28-29 6.1 天龙山景区旅游定位 28 6.2 天龙山景区客源市场分析 28-29 6.2.1 一级市场 28-29 6.2.2 二级市场 29 6.2.3 机会市场 29 7 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模式选择 29-32 7.1 中心扩散模式 29-31 7.2 四周靠拢模式 31 7.3 同步开发模式 31-32 8 进一步开发天龙山旅游的几点建议 32-44 8.1 理顺天龙山旅游管理体制 32-33 8.2 建设符合标准的、完善的旅游设施 33-40 8.2.1 建设符合标准的饭店设施 33-34 8.2.2 建设完善的交通设施 34-36 8.2.3 建设完善的景区安全设施 36 8.2.4 建设符合标准的卫生设施 36-37 8.2.5 建设良好的通讯设施 37 8.2.6 建设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37-38 8.2.7 建设优良的供水供电设施 38-39 8.2.8 建设其他相关设施 39-40 8.3 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40-41 8.3.1 重视媒体宣传促销 40-41 8.3.2 策划活动宣传促销 41 8.4 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41-42 8.5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42-44 8.5.1 着力于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42 8.5.2 建立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42-43 8.5.3 制定优惠措施,多方吸引人才 43-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8-49
|
相似论文
-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 体验经济视角下芜湖地区体育旅游开发与营销研究,G812.7
- 建宁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产品开发模式的一般形态研究,TB472
- 风景名胜区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TU984.114
- 邯郸市峰峰矿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G122
- 天府水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沅水中下游流域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景观导向型产业空间分类开发的模式研究,F592;F224
- 广西客家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创意家居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式探究,TB472
- 中原黄帝神话传说及旅游价值研究,F592.7
- 都江堰延伸景区开发研究,F592.7
- 攀枝花ASD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F592.7
- 都市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F592.7
- 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F272.92
-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F259.2
- 邯郸市水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研究,TV21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