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作 者: 吕红娟
导 师: 何炼成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产出 消费价格指数 固定资产投资 人均消费支出
分类号: F8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与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又取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是否有效。我国中央银行从1996年起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以信贷规模作为辅助目标。由于货币供应量M1与产出水平、物价水平密切相关,故中央银行暂时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作为观测目标。但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表现出低效性,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所以从理论上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对现实中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选取了1999年至2009年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找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不断降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全文总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四大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理论和德国、瑞士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取得的实践经验。第三部分介绍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过程,这中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四部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运用ADF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诸多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可测性、相关性及可控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第五部分针对上述分析所发现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9-10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0-12
    1.2.1. 西方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0-11
    1.2.2 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1-12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2-14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2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13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3-14
第2章 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般分析  14-26
  2.1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14-18
    2.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4-15
    2.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5-17
    2.1.3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17-18
    2.1.4 货币政策工具  18
  2.2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18-23
    2.2.1 交易方程式  18-19
    2.2.2 剑桥学派  19
    2.2.3 货币主义学派  19-22
    2.2.4 理性预期学派  22-23
  2.3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成功案例  23-26
    2.3.1 德国成功经验  23
    2.3.2 瑞士成功经验  23-26
第3章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  26-30
  3.1 第一阶段: 1950-1978年中央银行高度关注现金投放  26-27
  3.2 第二阶段: 1979-1996年以"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  27-28
  3.3 第三阶段: 1996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28-30
第4章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30-48
  4.1 可测性分析  30-31
    4.1.1 证券保证金  30-31
    4.1.2 居民活期储蓄存款  31
    4.1.3 外币存款  31
  4.2 相关性分析  31-38
    4.2.1 数据选取及处理  32
    4.2.2 平稳性检验  32-33
    4.2.3 Granger因果检验  33-34
    4.2.4 货币供应量M2与产出水平GDP的关系检验  34-37
    4.2.5 货币供应量M2与物价水平CPI的关系检验  37-38
  4.3 可控性分析  38-48
    4.3.1 可控性的一般分析  39-40
    4.3.2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40-44
    4.3.3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  44-48
第5章 政策建议及结论  48-52
  5.1 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48
  5.2 扩大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浮动范围  48-49
  5.3 提高央行对货币乘数的预测能力  49
  5.4 深化汇率制度改革  49-50
  5.5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50-52
结束语  52-54
参考文献  54-58
致谢  58-6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0

相似论文

  1. 高校R&D投入产出滞后性与相对效率评价研究,G647
  2. 重庆市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分析,F224
  3. 中部地区融合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F832.2
  4.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F719
  5.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F752
  6. 江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究,F283
  7. 加拿大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实证研究,G644
  8.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96;F224
  9.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效应实证分析,F224
  10. 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圈比较研究,O212.1
  11. 湖北省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综合研究,F426.2
  12. 我国高校专利产出研究,G306;F224
  13. 贵州省与部分省份科技水平的比较研究,F224
  14. 中国创意产业融资机理研究,F224
  15. 货币供应量对CPI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F726;F224
  16. 我国内外资融合发展,F123;F224
  17. 综合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发展评价研究,U11
  18. Corss-sectional Research between Lexical Production Competence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on High School Students,G633.41
  19. 基于语块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产出性词汇习得研究,H319
  20. 赣湘两省农业大学科技投入与产出比较分析,G649.2
  21.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风险管理模型,TP311.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