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线局域网管理与分析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作 者: 陈济淼
导 师: 杜育根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软件工程
关键词: WLAN 安全分析终端 ARM Linux USB驱动 主动分析 被动分析
分类号: TN925.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线局域网由于不需要电缆布线以及接入的方便等特点,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这种不要布线来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是脆弱的。因此研究和开发无线网络安全产品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WLAN协议的安全机制以及弱点,提出了安全分析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安全分析和管理软件系统,分析攻击手段和分析终端。安全分析管理系统是整个安全系统的大脑,它根据无线安全分析终端收集来的网络信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分析策略分析判断网络的状态,作出合适的反应。系统采用模块化,这样它的扩展性很好,可以方便的加入各种安全策略。我们研究的攻击有主动分析被动分析两种。WLAN的主动安全分析是指主动分析WLAN协议以及网络的安全性。分析研究WLAN协议的安全机制以及存在的漏洞。本研究是基于协议测试来实现的,它通过编写的测试脚本实施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从而了解WLAN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等方面的潜在威胁。WLAN的被动安全分析是指安全分析终端监听网络中的数据包,并据此来分析网络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这样的设计需要实现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攻击的可扩展的匹配模式库。实现的被动安全分析技术分析监测到的数据,同模式库进行匹配,以判断是否存在非法入侵或攻击行为。无线安全分析和管理系统需要获知网络的状况以及需要实现攻击测试。这些都需要无线安全分析终端来完成。因此安全分析终端需要实现两种功能,一种就是主动向网络中发送数据包来实现主动分析的功能。另一种就是被动捕获网络的数据包,并发给安全分析管理系统分析决策,进而了解当前的网络安全状态。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6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3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6
    1.2.1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14-15
    1.2.2 论文重点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6
第2章 无线局域网安全分析  16-48
  2.1 802.11 协议  16-30
    2.1.1 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16-19
    2.1.2 针对完整性的攻击  19-21
    2.1.3 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21-30
  2.2 移动IPv4协议  30-37
    2.2.1 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30-32
    2.2.2 攻击网络的完整性  32
    2.2.3 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32-37
  2.3 移动IPv6协议  37-48
    2.3.1 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37-40
    2.3.2 针对完整性的攻击  40
    2.3.3 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40-48
第3章 安全分析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48-54
  3.1 硬件设计  48-49
    3.1.1 处理器模块  48
    3.1.2 存储模块  48-49
    3.1.3 数据通信模块  49
  3.2 驱动以及工具编译  49-51
    3.2.1 关于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  49-50
    3.2.2 关于Wireless tools  50
    3.2.3 编译tcl  50-51
    3.2.4 安装tcl的thread扩展  51
  3.3 应用层结构与功能  51-54
第4章 安全管理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54-71
  4.1 安全管理分析系统的模块设计  54-60
    4.1.1 无线报文解码模块设计  54-55
    4.1.2 拓扑监测模块设计  55
    4.1.3 自适应监测模块设计  55-56
    4.1.4 数据预处理模块设计  56-57
    4.1.5 通信模块设计  57-58
    4.1.6 密钥配置模块设计  58-59
    4.1.7 合法设备检测模块设计  59-60
  4.2 界面设计  60-71
    4.2.1 主界面设计  60-61
    4.2.2 密钥配置界面  61-62
    4.2.3 合法列表管理界面  62-64
    4.2.4 非法设备阻塞界面  64-65
    4.2.5 多Console管理主界面  65-66
    4.2.6 服务器站点管理界面  66-67
    4.2.7 拓扑监测界面(见图4-8、图4-9)  67-68
    4.2.8 信道监测界面  68-69
    4.2.9 站点信呈监测界面(见图4-11)  69-71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71-73
  5.1 总结  71
  5.2 展望  71-73
参考文献  73-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2. 基于ARM的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TP242.6
  3. 多线阵CCD视觉测量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TP274.2
  4. 基于ARM的TFT-LCD面板检测设备软件的研究,TN873.93
  5.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6. 网位仪信号采集与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S951.2
  7. 基于TCP/IP协议的嵌入式图像传输系统接收终端的设计,TP368.1
  8. 嵌入式中医经脉理疗仪的研究,R197.39
  9. 基于ARM9的智能解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44
  10. 基于嵌入式系统钻孔成像装置的研究,P634.3
  11. 偏远地区配电变压器防盗监控系统的设计,TM421
  12. 双频印刷天线的研究与设计,TN822
  13. 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动态应变仪研究与实现,TP368.1
  14. 嵌入式多参数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4
  15. 数字型智能终端系统门口机的设计,TP368.1
  16. 基于ARM的超声波检测系统研究,TP274.53
  17. TD-SCDMA与WLAN组网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TN929.5
  18. SupMAX800D控制系统DPU改进设计与实现,TP273.5
  19. 异构网络中垂直切换算法研究,TN929.5
  20.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原理的WLAN MAC协议改进,TN925.93
  21. 车地无线数据传输接口协议研究与应用,TN929.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 无线用户环路(无线接入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