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个体间知识传播模式及其对组织知识传播影响研究

作 者: 亓甜
导 师: 荣莉莉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知识管理
关键词: 组织知识网络 知识传播模式 计算机仿真 演化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知识传播是科学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对知识创造、组织学习和绩效完成都是非常关键的。个体之间的知识传播存在不同的传播模式,组织内个体间传播模式的不同会对知识传播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知识的创新。不同的组织内传播模式的分布不同,此外,组织内包含的不同传播模式会影响知识传播的效果,而知识传播的效果又会反过来改变组织内的传播模式。因此研究不同传播模式构成的组织的知识传播效率和效果以及组织内的传播模式演化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本文在归纳了个体间存在的知识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传播模式下,知识传播的效率及组织传播模式的演化过程,包括两个仿真模型:(1)基于不同传播模式的组织内的知识传播研究:组织内传播模式固定的情况下,不同传播模式构成的组织的知识传播效率和效果研究。根据组织内含有的传播模式的不同,将组织分为多种情况,之后根据设定的传播规则,在小世界网络及无标度网上分别进行了仿真,其中也包括组织的连接密度不同的情况,计算了组织平均知识储量和知识方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组织连接密度大时,最终的平均知识储量相对较大,反之,则较小;另外,组织整体传播模式中实线多时,知识传播较快,双向多时,组织整体方差较小,即个体间的差距较小。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举例,表明此方法易操作、易分析、可定量化,与大家的直观意识比较一致,可以较好的服务知识管理工作。(2)基于传播模式演化的组织内知识传播研究:组织内的传播模式会影响知识的传播效果,反过来也会受到传播效果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仿真了知识传播过程中组织内知识传播模式的变化,且从节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每个节点知识变化、出度入度、知识吸收及传播量的值。初始阶段,个体存在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此时组织内的传播模式不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知识的增长之后,个体对周围邻居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每个个体会存在不同知识差阈值,对比每对个体之间的知识传播情况,当个体吸收的知识量比其奉献量大且超过其知识差阈值时,个体会选择加强对对方的知识传播;相反,若个体的奉献量比其吸收量大,且超过知识差阈值时,个体会选择减弱对对方的知识传播。实验结果表明,专家多且涉及维度广的组织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专家少且涉及维度少的组织表现出较高的专门能力。这为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根据仿真的结果,结合实际应用,本文对组织内部的知识传播问题给予了组织管理角度的分析和建议,在文章的结尾进行了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7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5
    1.2.1 复杂网络与知识网络概述  10-13
    1.2.2 知识传播概念及经典模型  13-15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15-17
2 组织内部知识传播模式研究  17-22
  2.1 知识传播模式概述  17-18
    2.1.1 知识  17
    2.1.2 知识传播模式  17-18
  2.2 存在不同传播模式的组织  18-20
    2.2.1 组织  18-19
    2.2.1 组织内包含不同传播模式的情况  19-20
  2.3 不同组织内存在知识传播模式示例  20-22
3 基于不同传播模式的组织内知识传播研究  22-36
  3.1 模型描述  22-24
    3.1.1 基于不同传播模式的组织内知识传播概念模型  22-23
    3.1.2 基于不同传播模式的知识网络结构描述  23
    3.1.3 节点知识存量描述  23
    3.1.4 传播规则及考察指标描述  23-24
  3.2 仿真环境设置  24-26
    3.2.1 参数设置  24-25
    3.2.2 仿真步骤  25-26
  3.3 仿真结果分析  26-33
  3.4 应用举例  33-35
  3.5 小结  35-36
4 基于传播模式演化的组织内知识传播研究  36-52
  4.1 模型描述  36-38
    4.1.1 基于传播模式演化的组织内知识传播概念模型  36-37
    4.1.2 基于不同传播模式的知识网络结构描述  37
    4.1.3 演化规则及传播规则描述  37
    4.1.4 考察指标描述  37-38
  4.2 仿真环境设置  38-39
    4.2.1 参数设置  38
    4.2.2 仿真步骤  38-39
  4.3 仿真结果分析  39-51
  4.4 小结  51-52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7-58
致谢  58-59

相似论文

  1. 基于非规则LDPC码的BICM系统优化设计,TN911.2
  2. 面向服务实体的网构软件演化模型的研究,TP311.5
  3. 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X502
  4.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5. 演化聚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TP311.13
  6. Feflow在地下水流模拟方面的应用,P641.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理念的演化研究,G812.2
  8. 市场演化状态的判断研究,F014.3
  9. 基于博弈论的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F224.32
  10. 客车碰撞与翻滚的仿真技术研究,U467.14
  11. Skitter与Ark探测架构下AS级拓扑分析及动态核数建模,TP393.02
  12. 基于产业间竞合关系的海洋经济系统演化路径研究,F124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14.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224.32
  15. 可视化仿真系统—三维浏览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9
  16.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品创新过程与方法研究,F273.1
  17. 物联网环境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模式研究,F224.32
  18. 江苏移动汇聚层与接入层传输网演进研究,TN929.5
  19.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车辆网络路由研究,O225
  20. 提高液压仿形刀架控制性能的研究,TH137
  21. 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F224.3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