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日本学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作 者: 李超
导 师: 马云志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日本学者
分类号: D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疑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最具影响的事件。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从何种渠道、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这个问题在很长时期内,含混不清。改革开放之前,学术界经常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回答这一问题。’可是,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处于十四国武装干涉和西方列强的严密封锁之下,中国国内对苏俄的情况知之甚少,当时的北京政府也是通过驻俄大使,才能了解到苏俄国内的部分情况。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通过何种途径接触、了解并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呢?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个别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学术界达成了一定共识,即马克思主义是由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入中国的。其中“西”指的是中国赴欧留学生,特别是以蔡和森、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北”指的是以瞿秋白、博古为代表的中国赴苏留学生;“东”则是指李大钊、李汉俊为代表的赴日留学生。本文就是以李大钊为个案,通过对李大钊思想来源的分析,了解日本学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通过分析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了解和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对于了解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对以后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言  7-11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一、研究目的  7
    二、研究意义  7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  7-9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9-11
第一章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与李大钊关系考  11-24
  第一节 20世纪初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11-16
    一、20世纪初日本的阶级状况  11-13
    二、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传播  13-15
    三、李大钊留日期间接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原因  15-16
  第二节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与李大钊的关系  16-22
    一、吉野作造  16-17
    二、幸德秋水  17-21
    三、安部矶雄  21-22
  第三节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性质以及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22-24
第二章 日本学者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24-38
  第一节 茅原华山的文明进化论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24-27
    一、茅原华山的生平  24
    二、茅原华山的思想倾向  24-25
    三、茅原华山的文明进化论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25-27
  第二节 堺利彦的道德观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27-31
    一、堺利彦的生平  27-29
    二、坍利彦的思想倾向  29-30
    三、堺利彦的道德观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30-31
  第三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31-38
    一、河上肇的生平  31-32
    二、河上肇的思想倾向  32-34
    三、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34-35
    四、河上肇的自我反思与李大钊思想的局限  35-38
第三章 日本学者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作用  38-47
  第一节 成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  38-40
  第二节 为李大钊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40-42
  第二节 使李大钊思想中掺杂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  42-47
    一、李大钊思想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因素  42-46
    二、李大钊思想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因素对李大钊的影响  46-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0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0-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7.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9.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20.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21.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