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简帛文献的俗文学研究

作 者: 杨琳
导 师: 蔡先金
学 校: 济南大学
专 业: 古代文学
关键词: 简帛文献 俗文学 影响与传承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20世纪以来,简帛文献的相继面世为俗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简帛文献不但为上古俗文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拓展了俗文学的研究空间。学术界的许多谜团得以解开,使中国上古俗文学研究的面貌为之一新。前世之文,后世发掘。历史文化遗落的明珠通过简帛文献的发掘研究工作得以重见天日。简帛文献的面世补充了中国俗文学的文库。本文以简帛隶属的时代为行文依据,历数战国、秦、汉简帛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俗文学资料,以期从中获得具有文学价值的信息。简帛文献的不断出土为俗文学研究提供新资料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补充甚至修正中国俗文学史的过程。例如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成相篇》消除了《荀子·成相》及“成相”的颇多争议。《为吏之道·成相篇》是楚国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样式。传世文献中虽有提及但保存下来完好的篇章除了《荀子·成相》难找其二。睡虎地《为吏之道·成相篇》的出土为此项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简帛文献中的有些资料是传世文献中没有记载甚至是没有提及过的。像是尹湾汉简《神乌傅(赋)》就是到目前为止,可见的唯一一篇汉代鸟类寓言俗赋。它藏于地下千年不为人知,传世文献中也没有涉及到此类的汉赋。所以说《神乌傅(赋)》的发现补充了汉代民间故事赋的空白.这不仅对重新思考汉赋的分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对整个俗文学的研究也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有的简帛文献的出土甚至改写了中国俗文学史,例如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墓主记》。虽然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很高,但是在俗文学史上的意义却不容忽视。因为这篇《墓主记》已经具备了志怪小说的各项要素,叙事精细,且情节曲折,故事性很强,而且涉及到了生死轮回观念。从中可以窥见佛教传入之前,人们对生命的追问。而在此之前,学界普遍认为志怪小说源自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而《墓主记》的出土则把志怪小说的滥觞时间提前了至少五个世纪。总而言之,自战国至两汉的简帛文献内容十分丰富,它和这一时期的传世文献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俗文学的艺术宝库。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文学研究的视角,深入挖掘简帛文献中的俗文学材料,多角度探讨俗文学发展脉络和发展状况,试图引起学者对简帛文献的俗文学研究的重视。在今后的学习研究工作中简帛文献和传世文献都不应该有所偏废,以便更清楚全面地认识到先秦两汉俗文学整体风貌。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引言  11-19
  第一节 “简帛文献”与“俗文学”的概念界定  11-15
    一、简帛文献  12-13
    二、俗文学  13-15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5-18
    一、学界重视简帛文献中俗文学资料的价值  16-17
    二、简帛文献的俗文学研究的余地  17-18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8-19
第二章 战国简帛的俗文学研究  19-32
  第一节 长沙子弹库帛书中的神话传说  19-24
    一、创世神话  19-22
    二、道家渊源  22
    三、跳跃性的叙事——先民的思维模式  22-23
    四、原始宗教信仰的南北交融  23-24
  第二节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与采风  24-32
    一、诗经来源之一采风新证  25-27
    二、采风曲目多为爱情题材  27-30
    三、《诗》由俗变雅的过程  30-32
第三章 秦简的俗文学遗产  32-51
  第一节 放马滩《墓主记》  32-36
    一、志怪小说之始祖  33-35
    二、先民的生死观念  35-36
  第二节 睡虎地《成相辞》  36-42
    一、口头文学样式  36-39
    二、词义鄙俗,源自民间亦能服务宫廷  39-40
    三、由特殊群体进行表演  40-42
  第三节 睡虎地《日书》中的“生肖”说  42-45
    一、地支·动物·人相  42-44
    二、先民所崇尚的文化内涵  44-45
  第四节 睡虎地《黑夫惊书》  45-51
    一、秦时的战时书信  46-49
    二、尺牍文情真意切  49-51
第四章 汉简帛的俗文学研究  51-68
  第一节 敦煌简《风雨诗》  51-53
    一、简文介绍  51-52
    二、讽喻登泰封禅  52-53
  第二节 敦煌简《田章传说》  53-57
    一、简文介绍  53-54
    二、从敦煌变文管窥故事的演变  54-56
    三、追根溯源,可见相关最早的传世文献  56-57
  第三节 敦煌简《韩朋故事》  57-61
    一、汉代流行讲说故事  57-59
    二、韩朋故事的共时流传  59-60
    三、韩朋故事的历时传承  60-61
  第四节 东海尹湾简《神乌傅(赋)》  61-68
    一、简文介绍  61-63
    二、罕见的鸟禽寓言俗赋  63-65
    三、假托鸟禽抒发情志的渊源  65-66
    四、《神乌傅(赋)》是与骚体赋相对的俗体赋  66-68
参考文献  68-70
致谢  70-71
附录  71

相似论文

  1. 文学发展中的雅俗关系,I02
  2. “红灯记”故事的流传,I206.2
  3. 郑振铎思想研究,K252
  4. 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I206.2
  5.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解读,I206.2
  6. 两宋俗词述论,I207.23
  7. 杨慎俗文学研究,I206.2
  8. “儒家八派”的再“批判”,B222
  9. 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B992.5
  10. 论20世纪上半叶的“俗文学研究”,I206.6
  11. 俗文学的地域个性与都市消费情结,I206.5
  12. 岳飞文学形象的多种形态及其文化内涵探析,I207.419
  13. 中国俗文学史论,I206.2
  14. 郑振铎的文学史理论及实践研究,I209.6
  15.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16.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17. 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I206.6
  18. 《淮南子》中“三代”人物研究,I206.2
  19. 先秦典籍里的酒意象,I206.2
  20. 《礼记·乐记》之“象德”观探析,I206.2
  21.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