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研究

作 者: 刘迪
导 师: 沈阳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中动结构 VP壳理论 评价性 非事件性 生成机制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关于汉语中的中动句研究历来争议很大。汉语中动句的界定标准、句式的生成以及句中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都是中动句研究的热点。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汉语中动句的研究多集中在“NP(受事)+V起来+(状)+AP/VP"句式的讨论上,前人对于这类句式进行了较多的描写分析,但多是对于英语中动句研究的借鉴和照搬,并没有针对汉语中动句的特点展开讨论,因而,我们认为上述这类句式是汉语中动句式中的一种,汉语中动句的界定标准、语义特点以及生成过程都是有待研究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研究“NP(受事)+(状)+V”这类中动句式,并从汉语中动句的判断标准入手重新看待汉语中动句的结构特点和构句特点,进一步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并推断其句式的生成过程。我们相信,汉语中动句不是孤立形成的,即使不能从形态标记的角度直接把握这类句式的生成过程,但也能够通过某些词汇标记或者结构之间句法语义上的统一性来做出判断和推理。对于这类句式的考察不仅能够重新审视汉语中动句式,而且能为汉语中动句的标准有一个全新的界定和认识,深化汉语自身句法的特点;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人类语言的普遍性也提供了一定的佐证。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引言部分意在通过句式的比较提出本文研究的四大问题:汉语中动句结构的界定及判断标准;汉语中动句的层次构造及个成分的性质特点;汉语中动句的语义特点;汉语中动句的句法特征及生成机制。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本文的研究理论框架和语料来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一章主要介绍前人对于汉语中动句的研究成果,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主要关注英语中动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汉语研究中“V起来”句式、“给VP”结构以及“难易结构”的研究文献。因此,本文的综述主要从这三类句式与中动结构的关系展开。本文的研究对这三类句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着重分析了这三类句式作为汉语中动句的共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汉语中动句的标准以及中动句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NP(受事)+状+V”这类典型的汉语中动句式做好铺垫。第二章主要分析了“NP(受事)+状+V“作为典型的汉语中动句式的原因,并将这类句式按照句式组成的成分和句式变换的结果进行了分类,为下面进一步分析这类句式的层次构造、语义特点及生成机制打下基础。第三章主要分析了“NP(受事)+状+V”这类中动句的构句成分,即层次构造,并进一步分析了各构句成分的特点。着重分析了汉语中动词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出汉语中动句在构成上的共性。第四章分析了中动句“NP(受事)+状+V”的语义特点,在上一章构句成分的基础上,分析个成分语义指向,从而进一步分析整个中动句的语义特点,分析出汉语中动句在语义上的共性。第五章主要解决中动句“NP(受事)+状+V”的句法生成问题,通过分析中动词V的论元结构、论元降格和移位等句法属性展开讨论,力争在现有生成语法框架内阐明这一类句式是生成过程。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序论  10-15
  0.1 问题的提出  10-13
  0.2 本文理论框架  13-14
  0.3 本文的语料来源  14-15
第一章 中动句的研究现状  15-41
  1.1 英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  15-26
    1.1.1 英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判定标准  15-17
    1.1.2 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特点  17-21
    1.1.3 英语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  21-26
  1.2 汉语中动句的相关研究  26-41
    1.2.1 "V起来"句  27-35
    1.2.2 "给VP"结构  35-37
    1.2.3 "难易"句  37-41
第二章 汉语"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界定  41-50
  2.1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判定标准  41-44
  2.2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分类  44-50
第三章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层次构造  50-64
  3.1 句式中动词的性质  50-55
  3.2 句式中状语的性质  55-62
  3.3 句式中主语NP的性质  62-64
第四章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语义特点  64-70
  4.1 中动句[+评价性]和[+情态性]的语义特征  64-66
  4.2 中动句[-事件性]和[+状态性]的语义特征  66-67
  4.3 中动句具有通指性的语义特征  67-70
第五章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句法特征及生成机制  70-82
  5.1 相关的研究  70-71
  5.2 中动句的句法特征  71-76
    5.2.1 隐含施事  71-73
    5.2.2 施受不对称的形式特征  73-76
  5.3 中动句的生成机制及制约条件  76-82
第六章 总结  82-84
参考文献  84-88

相似论文

  1. 在象征的废墟上,I207.25
  2. 中东欧国家银行业危机:决定因素与生成机制,F831.59
  3.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研究,H314
  4. 基于不同机制复杂网络结构的科学论文甄别方法研究,G311
  5.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F832.6
  6. 异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及其干预,B842
  7.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中职教育内隐态度研究,B842
  8. 从句法分析的角度研究英汉中动结构,H314.3
  9. 现代汉语中“小心X”的认知机制研究,H146
  10. 蛋果词的认知研究,H030
  11. 安徽省农村金融资源投融资生成机制创新研究,F832.4
  12. 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F279.2
  13. 大学生对农民工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B849
  14. “比N还N”构式研究,H146
  15. 教学交往理性的研究,G420
  16. 汉语原型成语的生成机制研究,H136.3
  17. 换置生成的认知研究,H05
  18. 论截省句,H043
  19. 相邻关系:矛盾修饰法的认知语用研究,H0
  20.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干预,G640
  21. 广告性别刻板印象及干预,F713.8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