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许鞍华“改编电影”的女性主义视角

作 者: 廖文珊
导 师: 张建勤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关键词: 许鞍华 女性主义 《倾城之恋》 《半生缘》 《玉观音》
分类号: J9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6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干将,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有德高望重的地位。其作品坚持自我表达和商业票房的结合而在三十年的从影生涯中屹立不倒。许鞍华独有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关怀贯穿于所有作品之中。其中,对女性题材和女性生存境遇的关注尤为明显,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引人注目。本论文从“改编电影”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电影和文学两种媒介在转换中发生的变化和差异分析,揭示许鞍华在“改编电影”中的个人表达以及女性观点和女性立场。本文选取了许鞍华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改编电影”《倾城之恋》《半生缘》和《玉观音》,通过对比原著和改编后的影像表达,分析女性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电影作者的意图,探寻许鞍华秉持的女性主义视角。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来源和现实意义,对学术动态和研究现状进行简述,明确论文的核心任务和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第一章通过对许鞍华作品的回顾,对许鞍华的电影创作和整体风格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对其作品中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进行归纳分类和剖析,为全面地了解作为一个女性导演的许鞍华作一个系统的梳理。除了关注许鞍华在香港新浪潮和香港电影史创造的辉煌成绩之外,对其电影作品中对现实人生的关照和对整个香港和大陆发展进程的普通人和边缘人的人道主义风格进行肯定,并对许鞍华用影像语言塑造的众多真实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行初步分析。第二章从艺术形式转换的角度,选取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改编电影,用比较的方式发掘电影文本与小说原著的差异和改动,以窥探许鞍华的个人表达意图,揭示许鞍华对原来的小说文本进行个人解读的同时,一步步地将发展中的女性视角各阶段地显示出来。从一开始初次探索的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影片《倾城之恋》遭遇滑铁卢,到第二次改编张爱玲的《半生缘》成为“张迷”的经典,到转向大陆的新的尝试《玉观音》,许鞍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从弱到强,从隐晦到明显,从不动声色到从容面对,其女性主义视角逐渐明朗。第三章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方法,通过对张爱玲和许鞍华的女性立场比较、海岩和许鞍华的视角比较,分析三部改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深入地发掘许鞍华的女性主义视角。许鞍华的女性主义视角是作为一个电影作者本身坚持的自我表达,但由于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特别是香港电影对票房的特殊要求,受到商业的限制而不得不选择妥协,走温和的女性主义道路。但并不是只有坚持激进的女性主义观才是女性电影,许鞍华坚持用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世界和生命,对女性就是主体,女性的奋斗和力量给予了肯定。而这三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中,不仅充分表达了许鞍华对小说原著的独特解读和影像阐释,而且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7
绪论  7-12
  一 论题界定与现实意义  7-8
  二 学界动态与研究现状  8-10
  三 主要问题和研究思路  10-12
第一章 许鞍华: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份  12-25
  第一节 许鞍华及其电影创作概述  12-17
  第二节 许鞍华眼中的女性  17-25
第二章 许鞍华的"改编电影":从文学到电影  25-43
  第一节 《倾城之恋》:初次探索  25-31
  第二节 《半生缘》:经典的魅力  31-37
  第三节 《玉观音》:新的尝试  37-43
第三章 女人看女人——许鞍华的女性主义视角  43-55
  第一节 都是女人:女性主义视角  43-49
  第二节 许鞍华:作为女性的作者  49-55
结语  55-57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60

相似论文

  1. 范达娜·席瓦的发展伦理观研究,B82-0
  2.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3. 探求自我认同,寻找自我实现,I562.074
  4. 荆棘中的重生,I561.074
  5.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712.074
  6. 女性主义视角下《恩惠》的主题解读,I712.074
  7.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分析,I561.074
  8.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厌女情结,I561.074
  9. 论《爵士乐》的黑人女性主义,I712.074
  10. 从《苔丝》看哈代的历史书写,I561.074
  1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黑暗的心》中库尔兹的死亡,I561.074
  12. 从魔幻现实主义到女性主义,I561.074
  13. 当她们用摄像机写作:新纪录运动以来女性主义纪录片研究,J952
  14. 青蛇论,I207.42
  15. 雷霆超《吃一碗茶》中女主人公美爱的自我意识,I712
  16. 《达·芬奇密码》的女性主义解读,I712
  17. 从《荆棘鸟》看考琳·麦卡洛的女性观,I611
  18. 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生态女性主义,I712
  1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I561
  20. 来自女性与自然的呼唤,I109.9
  21.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紫颜色》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的觉醒,I71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