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对大鼠骨骼肌挫伤后组织修复的影响

作 者: 李俊华
导 师: 王正珍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骨骼肌钝挫伤 针刺 肌卫星细胞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针刺对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病理改变的影响、不同时期骨骼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的变化和胶原纤维变化的影响,了解针刺对骨骼肌钝挫伤愈合进程和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针刺促进骨骼肌钝挫伤愈合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2%戊巴比妥钠0.2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对大鼠右后肢腓肠肌内侧面实施钝性打击伤,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损伤处进行针刺治疗,一组待其自然愈合。在损伤后即刻、第1天、第2天、第4天、第6天分别处死大鼠并取损伤处肌肉,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损伤处肌肉的病理变化,用Mallory三色染色法观察分析损伤肌肉的胶原纤维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含量。研究结果:1)从HE染色光镜结果来看,与自然愈合组相比,在损伤后最初几天炎症反应最为活跃的阶段,针刺治疗组损伤区域炎性细胞浸润更为集中和明显。针刺治疗组新生肌管出现较早、数量较多;在损伤后第6天,针刺治疗组大鼠损伤处肌纤维排列规整致密,炎性细胞消散,未见明显瘢痕形成,损伤处基本愈合。而自然愈合组大鼠损伤处肌纤维仍有水肿,排列松散,变性坏死处纤维结构未恢复,仍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开始有瘢痕形成。2)针刺治疗组与自然愈合组在损伤后第1天均有肌卫星细胞出现,针刺治疗组PCNA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两组PCNA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在大鼠损伤后第6天均下降。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PCNA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采用针刺治疗后,骨骼肌修复组织的胶原纤维阳性数在损伤后第6天明显升高,与自然愈合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自然愈合组则呈整体上升缓慢趋势,两组的胶原纤维在伤后4天内没有显著差异,6天内两组的胶原纤维都呈上升趋势。结论:1)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早期,针刺能促使炎症反应早期出现和及时消退,从而加速坏死组织的清除;针刺治疗能够加速胶原纤维形成及稳定。2)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期,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及其高峰期提前,促进肌肉再生。3)骨骼肌钝挫伤后实施针刺治疗,能够加速损伤部位的骨骼肌再生,加速组织愈合的进程。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12-13
1 前言  13-14
2 文献综述  14-22
  2.1 骨骼肌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14-18
    2.1.1 骨骼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  14
    2.1.2 骨骼肌运动损伤的种类、机制及处理  14-15
    2.1.3 骨骼肌运动损伤的病理  15-16
    2.1.4 骨骼肌运动损伤后自然修复过程  16-17
    2.1.5 骨骼肌运动损伤的预防  17-18
    2.1.6 骨骼肌运动损伤的模型  18
  2.2 骨骼肌再生  18-19
  2.3 肌卫星细胞与肌肉再生  19-20
    2.3.1 肌卫星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19
    2.3.2 肌卫星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19
    2.3.3 肌卫星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9-20
  2.4 胶原纤维  20-21
  2.5 针刺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研究现状  21-22
3 研究内容  22-31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23
  3.2 测试样本采集与制备  23-24
  3.3 主要实验仪器  24-25
  3.4 主要实验试剂与配置  25-26
  3.5 测试指标与技术流程  26-30
  3.6 图像采集  30
  3.7 数据统计学分析  30-31
4 实验结果  31-38
  4.1 组织病理变化  31
  4.2 组织病理变化  31-34
  4.3 肌卫星细胞的变化  34-36
    4.3.1 针刺对肌卫星细胞的影响  34-35
    4.3.2 自然愈合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情况  35
    4.3.3 针刺组与自然愈合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情况比较  35-36
  4.4 胶原纤维变化  36-38
    4.4.1 针刺对胶原纤维的影响  36
    4.4.2 自然愈合组大鼠骨骼肌胶原纤维的变化  36-38
    4.4.3 针刺组与自然愈合组大鼠损伤后胶原纤维变化情况比较  38
5 分析与讨论  38-43
  5.1 针刺对急性腓肠肌钝挫伤大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38-40
  5.2 针刺对大鼠损伤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40-42
  5.3 针刺对大鼠损伤后胶原纤维变化的影响  42-43
6 结论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9
附录  49-5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0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9.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0.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1. 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R87
  12.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13. IGF-Ⅰ与MGF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R329
  14.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15. 胆总管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针刺研究,R246.2
  16. 氟骨症脾肾论治针刺临床研究,R246.1
  17. 针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R246.8
  18.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R246
  19. 针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246.6
  20. 李文金教授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R256.23
  21. 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临床观察,R256.2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