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GFⅠ、IGFⅡ、IGFBP3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 者: 李杉
导 师: 徐济达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关键词: IGFⅠ IGFⅡ IGFBP 3 基因多态性 大于胎龄儿 病例对照研究
分类号: R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营养意识的增强,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外研究也表明,新生儿体重的上升已成为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当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时,将其归类为大于胎龄儿(LGA),新生儿体重过高不仅会导致分娩时发生胎儿臂丛神经麻痹、胎儿窘迫、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母体损伤等并发症,还与成年期肥胖、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冠心病等众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联。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不仅与孕期生活方式、营养素摄入、环境状况等众多因素相关,还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初影响胎儿生长的便是遗传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是一类与胰岛素高度同源,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其中系统中的成员IGFⅠIGFⅡIGFBP 3是衡量胚胎质量的重要标记,其基因表达也预示着胚胎发育的阶段和人体生长发育的状态,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我们推测IGFⅠ、IGFⅡ和IGFBP 3的基因型改变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高。本研究在江苏南京市开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就IGFⅠ、IGFⅡ和IGFBP 3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LGA)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阐明大于胎龄儿的的发生机制,发现中国人群中大于胎龄儿的相关基因型,以及对不同遗传因素的人群提出合理的干预方案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IGF I 3’UTR区rs6214、IGF I启动子区rs35767、IGF II 3’UTR区rs2585和rs3802971、IGFBP 3第3内含子区的rs311069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江苏省南京地区收集大于胎龄儿180例,以及经性别频数匹配的适于胎龄儿(AGA)188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5个位点的基因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表示LGA的相对危险度,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出生时体格指标的差异。【结果】1、IGF I rs35767三种基因型在LGA组和AGA组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554,P=0.008);IGF II rs2585三种基因型在LGA组和AGA组的分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932,P=0.031);其余3个位点的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携带野生纯合子CC基因型的个体比较,IGF I rs35767的杂合基因型CT能够显著增加LGA的发病风险(调整OR=2.136,95%CI=1.338-3.409),携带CT/TT联合基因型者的个体患病风险也呈显著性的增加(调整OR=1.936,95%CI =1.232-3.041)。其余4个位点的多态性则与LGA的发病风险无关。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IGF I rs35767的CT/TT基因型在新生儿性别为女性、母亲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使LGA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调整OR值分别为2.196、1.793和2.186,95%CI分别为1.019-4.737、1.108-2.903和1.296-3.685);在对其余4个位点进行分层分析后,在各层中均未发现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别。4、IGFⅠrs35767三种基因型组间平均出生体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携带杂合子CT基因型个体的平均出生体重均高于野生纯合子CC基因型携带者和变异纯合子TT基因型携带者(P值分别为0.033和0.037),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各位点的各基因型组间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胸围、出生头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IGF I启动子区rs35767的多态性改变可能与大于胎龄儿的发病风险有关,而IGFⅠrs6214、IGFⅡrs2585、IGFⅡrs3802971和IGFBP 3 rs3110697多态性改变与大于胎龄儿无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前言  11-16
对象与方法  16-26
结果  26-36
讨论  36-41
小结  41-42
参考文献  42-50
综述  50-63
  参考文献  56-63
附录一  63-64
附录二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2. MTRR基因A66G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R542.22
  3. 半胱胺对瘘管手术后山羊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S858.27
  4. 抗体的非对应性激发及其与H2-Eb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R392
  5.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6.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R587.1
  7. 胆囊切除、胆囊结石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分析,R657.4
  8. 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R755
  9. MDR1和CYP3A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R96
  10. 载脂蛋白B、Al基因多态性与石河子汉族血脂异常相关研究,R589.2
  11. BRCA2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在乳腺癌预后中的研究,R737.9
  12. 人生长激素与人催乳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作为肝癌治疗的可能性靶点,R735.7
  13. 不同心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C-反应蛋的相关研究,R542.22
  14. 补体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R749.16
  15. SLC2A9基因第八外显子137A/G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R587.1
  16. 妊娠相关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R743
  17. 中国汉族人群TGF-β1启动子-509C/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的研究,R742.5
  18.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Ⅰa807C/T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9. 肝癌p16、APC基因甲基化与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R735.7
  20.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R749.16
  21. IGFBP-6对缺氧诱导性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Q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妇幼卫生 > 婴幼儿保健与卫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