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及发声研究
作 者: 崔丽丽
导 师: 黄昭鸣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言语与听觉科学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声调 声调识别 声调发声 治疗策略
分类号: R7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声调在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功能。临床发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普遍存在声调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其言语可懂度。本研究以2-4岁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从声调识别和声调发声两方面入手,对其声调获得情况和表现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个案对此类儿童声调异常矫治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声调识别研究中,首先以2-4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和健听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2×3×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了两类儿童在不同信噪比(安静、+12dB、+6dB、0dB)下的声调识别能力。结果表明:(1)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能力显著低于健听儿童;(2)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更容易受到背景噪声的影响;(3)2-4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和健听儿童声调识别好坏与年龄无关。接着,我们从六种不同声调组合和四种不同调类出发,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进行了难度分析。发现:(1)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较容易识别一声与其他三种声调的组合,二声、三声、四声的两两组合较难识别,这与健听儿童表现出的难度顺序相同;(2)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识别一声最容易,其次是二声和三声,最难识别的是四声,这与健听儿童一声、四声、三声、二声的难度顺序有所不同。声调发声研究中,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声调发声能力的比较发现:(1)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发声能力显著低于健听儿童;(2)两类儿童的声调发声准确率并不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通过主观听感知判断,发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汉语四种声调表达的准确性上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一声和四声较容易,其次是三声,最难的是二声。进一步通过主观听感知判断和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发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习惯性以较容易的声调替代较难的声调,其中以一声替代其他声调出现的几率最大,三声替代二声也常有出现,也有部分患儿会用较难发的二声来替代三声。从基频曲线上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一声和四声的基频曲线走向相对稳定,二声和三声多表现为杂乱无章,每种声调都有几种典型的错误类型。最后,本研究通过个案探讨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异常的矫治方法。初步证明,通过系统的强化训练,此类儿童的声调识别及发声能力是能够达到同龄健听儿童水平的。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0-17 第一节 研究内容的界定 10-12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2-15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15-17 第二章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研究 17-30 第一节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和健听儿童声调识别能力的比较 17-25 第二节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识别的难度分析 25-30 第三章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发声研究 30-46 第一节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声调发声能力的比较 30-35 第二节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发声的特征分析 35-46 第四章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异常矫治的个案研究 46-52 第一节 基本信息及初测结果 46-47 第二节 训练方法及训练过程 47-49 第三节 训练结果 49-52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52-56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52-54 第二节 反思 54-56 参考文献 56-59 后记 59
|
相似论文
-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 REZ-1型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R764
- 印尼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初探,H195
- 人工耳蜗术后构音能力评估,R764
- 清汪烜《詩韻析》研究,H116
- 颅中窝入路耳蜗底转开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解剖学研究,R764
- 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H17
- 语前聋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康复效果研究,R764
- 广西横县陶圩平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H17
-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研究,H195
- 普通话的态度语音韵律研究,H116
- 汉语连续语音声调及数字串识别系统的研究,TN912.34
- 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前庭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R764
- 人工耳蜗植入及其相关因素对残余听力的影响,R764.35
-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特征个案研究,H319
- 越南语和阿拉伯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H195
- 《字学集要》音系研究,H114.9
- 《等韵一得》音系研究,H114
- 武安方言声调调查研究,H17
- 汉语声调与越语声调实验研究,H44
- 从纳西语声调到汉语普通话声调的比较研究,H10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耳科学、耳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