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宁夏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人为干扰反应行为研究

作 者: 蒋天一
导 师: 王小明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岩羊(Pseudois nayaur) 人为干扰 警戒反应距离 逃跑反应距离 群体差异 多元逻辑斯蒂回归 冬夏差异 可视度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9年7月.8月,12月-2010年1月,2010年7月-8月期间,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样线法对岩羊的人为干扰下反应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记录了面对人为干扰的3种反应,并测量了反应距离和相关的岩羊群体和生境的因子(群大小、群类型、性别、生境类型、头方向、可视度、距公路距离、垂直角度等),结果表明:1.冬季,对于警戒反应行为,小群(群内个体数≤3头,n=124)出现警戒反应行为的距离显著地大于大群(群内个体数>3头,72=57)(Z=2.165,P=0.036)。对逃跑反应行为,当群内个体数分为≤5头和>5头时,小群的逃跑行为反应的距离显著大于大群的逃跑反应距离(Z=2.003,P=0.045)。而无反应行为在不同的群大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冬季不同的群类型间无反应行为无显著差异(Z=0.775,P=0.443;Z=0.427,P=0.669;Z=0.716,P=0.474)。在警戒行为中,雄性群的反应距离显著大于雌性群的反应距离(Z=2.746,P=0.006),也显著大于混合群的反应距离(Z=3.589,P<0.001),而其它群类型间各反应距离无显著差异。在逃跑反应中,雌性群的反应距离显著大于混合群的反应距离(Z=2.376,P=0.017),而其它群类型间各反应距离无显著差异。而在混合群内部,无反应行为下的雌雄反应距离无显著差异(t=0.014,P=0.671),警戒行为下雌雄反应距离无显著差异(t=0.014,P=0.989),逃跑反应行为距离在雌雄之间无显著差异(Z=0.078,P=0.938)夏季,对于无反应行为,小群(群内个体≤2头,n=145)(t=-3.050,P=0.003)的反应距离显著小于大群(群内个体>2头,n=167)的反应距离。对于警戒反应行为,小群(群内个体数≤4头,n=178)出现警戒反应行为的距离显著地小于大群(群内个体数>4头,n=72)(t=.2.377,P=0.019)。对逃跑反应行为,在不同的群大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的群类型中,在警戒行为反应距离有显著差异(F=3.091,P=0.047),雄性群的反应距离显著小于混合群的反应距离(P=0.041),其它群类型间差异不显著(雌幼群和雄性群P=0.286,雌幼群和混合群P=0.314)。在逃跑反应距离中,群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F=3.167,P=0.043),但是多重分析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雌幼群和雄性群P=0.057,雌幼群和混合群P=1.000,雄性群和混合群P=0.097),混合群内部无反应行为下的雌雄反应距离无显著差异(t=0.112,p=0.911),警戒行为下雌雄反应距离无显著差异(t=0.06,P=0.128),逃跑反应行为距离在雌雄之间有显著差异,雌性个体的反应距离比雄性个体远(t=2.406,P=0.018)2.贺兰山岩羊夏季无反应行为、警戒行为和逃跑行为的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干扰源类型、生境类型、头的方向、性别和距公路距离这五个变量可以解释56.5%的不同反应发生概率的差异。岩羊个体在公路上产生的反应比在沟里和山崖上产生的反应要强烈,在山崖上的反应最弱。相对于公园内的旅游车,行人使岩羊产生更强烈的反应。岩羊以正面的姿态面对干扰源的时候,表现更为警觉,反应也更为强烈,其次是侧面,最弱反应表现在背面的姿势。性别在反应发生比的差异仅表现在逃跑反应的发生比,雌性比雄性反应更为强烈。随着岩羊距公路距离变远,警戒反应和逃跑反应的发生比下降。3.冬夏各反应差异显著(无反应行为z=-17.057,P=0.000,警戒反应行为,t=-17.099,P=0.000逃跑反应行为,Z=-17.429,P=0.000)。且冬季各反应明显大于夏季的各反应距离,几乎是夏季反应距离的2-3倍。夏季,无反应行为、警戒行为、逃跑行为个体的可视度分别是88%,83%,82%,冬季无反应行为、警戒行为、逃跑行为个体的平均可视度分别是94%,94%,92%,冬季岩羊个体的可视度明显大于夏季岩羊个体的平均可视度(Z=-5.79 P=0.000,Z=.6.268 P=0.000,Z=-7.073.P=0.000)。Spearman相关关系显示,岩羊3种反应距离和可视度的相关关系很弱,无反应行为距离和无反应时的可视度的相关系数为0.248(P<0.01),警戒距离和警戒时可视度的相关关系为0.214(P<0.01),逃跑反应距离和逃跑时的可视度的相关系数是0.209(P<0.01)。夏季的游客量显著多于冬季的游客量,而夏季岩羊各反应行为的距离却显著小于冬季各反应行为距离,显示出夏季岩羊对人为干扰较强的忍受力。其它可能影响贺兰山岩羊冬夏反应距离差异的原因如生境中食物质量和不同的生物节律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概述  13-23
  1.1 岩羊研究概述  13-16
    1.1.1 岩羊的分类学地位  13
    1.1.2 岩羊的形态和年龄  13
    1.1.3 岩羊的分布和家域  13-14
    1.1.4 岩羊的集群行为和活动节律  14-15
    1.1.5 岩羊的栖息地选择和食性  15-16
  1.2 人为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6-17
  1.3 贺兰山地区人为干扰现状  17
  1.4 人为干扰研究进展  17-23
    1.4.1 进展概述  17-18
    1.4.2 面对干扰的两种主要反应  18-19
    1.4.3 研究人为干扰反应的衡量指标  19-20
    1.4.4 研究人为干扰反应的影响因子  20-23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3-26
  2.1 气候特点  23-24
  2.2 植被特征  24
  2.3 野生动物资源  24-25
  2.4 人类活动  25-26
第三章 冬夏岩羊人为干扰反应的群体差异  26-36
  3.1 材料与方法  27-28
    3.1.1 样线设置  27
    3.1.2 岩羊人为干扰反应行为观察  27-28
  3.2 数据处理  28-29
    3.2.1 岩羊对不同干扰源的反应差异  28
    3.2.2 群大小对岩羊反应距离影响  28
    3.2.3 群类型对岩羊反应距离的影响  28-29
  3.3 结果  29-33
    3.3.1 不同干扰源下岩羊反应差异  29
    3.3.2 冬季群大小对岩羊反应距离影响  29-30
    3.3.3 冬季群类型对岩羊反应距离的影响  30-31
    3.3.4 夏季群大小对岩羊反应距离影响  31-32
    3.3.5 夏季群类型对岩羊反应距离的影响  32-33
  3.4 讨论  33-36
    3.4.1 干扰源对岩羊的干扰反应行为的差异  33-34
    3.4.2 群大小对干扰反应行为的作用  34-35
    3.4.3 群类型间干扰反应行为的差异  35-36
第四章 夏季影响岩羊人为干扰反应因素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36-46
  4.1 研究区域  37-38
  4.2 野外观察  38-39
  4.3 数据处理  39-42
  4.4 结果  42-44
    4.4.1 模型选择  42-43
    4.4.2 反应发生比  43-44
  4.5 讨论  44-46
第五章 宁夏贺兰山岩羊人为干扰反应距离的冬夏差异  46-52
  5.1 研究方法  46-47
    5.1.1 样线设置  46
    5.1.2 岩羊人为干扰反应行为观察  46-47
    5.1.3 岩羊个体可视度的观察  47
    5.1.4 数据处理  47
  5.2 结果  47-49
    5.2.1 岩羊反应距离的季节差异  47-48
    5.2.2 岩羊可视度的季节差异  48
    5.2.3 岩羊反应距离和可视度的相关关系  48-49
  5.3 讨论  49-52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52-56
  6.1 结论  52-53
    6.1.1 贺兰山岩羊冬季和夏季反应距离的群体差异  52
    6.1.2 贺兰山岩羊夏季反应行为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52-53
    6.1.3 贺兰山岩羊冬季反应距离的差异和可视度关系  53
  6.2 展望  53-56
    6.2.1 岩羊人为干扰反应的深入研究  53-54
    6.2.2 贺兰山对岩羊的环境容纳量研究  54-55
    6.2.3 岩羊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55-56
参考文献  56-68
附录  68-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长沙市大学生休闲行为研究,G645.5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群体满意度的差异性研究,D61
  3. 教育对健康需求的影响及实证研究,G4
  4.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GAP分析,X176
  5. 长波通信链路特性及干扰研究,TN914
  6. 基于可视度图的实时软阴影算法研究,TP391.41
  7. 云南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栖息地选择利用,Q958.12
  8.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殖物候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S812
  9. 人为干扰对汉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影响,X171
  10. 基于个体的空间直观种群模型的构建研究,S863
  11. 上海辰山植物园保育区植被特征与保育对策研究,Q948
  12. 人为干扰对杨梅和毛竹林分空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S718.5
  13. 千岛湖库区植物功能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岛屿植物功能型的影响,Q948
  14. 扎龙湿地恢复期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的影响,Q958
  15. 他们为什么烦恼?,B844.2
  16. 高寒草甸几种常见干扰类型的研究,S812
  17. 四川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S685.21
  18. 郑州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梯度变化分析,TU985
  19. 对高速公路外部灾害的实证分析,U418
  20. 哈尔滨城市绿地土壤研究,S159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