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

作 者: 赖菡
导 师: 刘根菊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 酌定不起诉 暂缓起诉 自由裁量权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是公诉机关在刑事诉讼的审查起诉阶段,就对部分案件以适当方式作出处理,施以非刑罚性的处罚,不再提交法庭审理的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所有刑事案件都必须通过普通审判程序予以解决的话,那将是极其浪费司法资源的。针对日益攀升的犯罪率,世界各国有限的司法资源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世界各国开始探索程序分流机制,以寻求一种相较于普通刑事程序效率更高的处理方式对构成犯罪的案件作出适当的处理。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比较成熟的刑事诉讼度,但是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的规定和运用都比较少。针对我国目前的犯罪形势,建立并完善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扩大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是非常有必要的。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研究程序分流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公诉阶段程序分流的概念、形成及发展过程、理论依据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程序分流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在我国构建符合国情、法情的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以期对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构建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界定了程序分流及公诉阶段程序分流的涵义,并对程序分流的确立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是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考察。美国、英国、德国及日本,还有我国台湾,都规定了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这些国家的刑事程序分流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酌定不起诉暂缓起诉两种,但是在具体制度的设计方面又有所不同。第三部分是对公诉阶段实行程序分流的功能进行研究。实行公诉阶段的程序分流制度,其直接原因在于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与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激化,通过程序分流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并同时实现司法公正及保障被追诉者的人权。第四部分是对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理论基础的研究。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是以起诉便宜主义为前提的,非刑罚化思想、刑罚个别化思想为程序分流提供了实体法上的理论基础,而同时,程序分流也为非刑罚化思想、刑罚个别化思想提供了程序上的实现途径。而程序分流得以运行的基础则是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可以说对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研究就是对如何扩大以及制约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研究。第五部分是对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实践与问题进行分析。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承载了程序分流功能的制度仅有酌定不起诉制度,程序分流形式单一,而且酌定不起诉制度在适用范围及适用程序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第六部分是对构建我国的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进行分析、考察。根据我国现行程序分流机制不足及刑事司法实践的问题出发,并借鉴、吸收西方发达法治国家的有益经验从事前监督及事后监督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概述  11-13
  一、程序分流定义  11
  二、程序分流的确立和发展  11-12
  三、公诉程序阶段程序分流机制之界定  12-13
第二章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域外法考察  13-20
  一、美国  13-14
  二、英国  14-15
  三、德国  15-17
  四、日本  17-20
第三章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功能  20-24
  一、提高诉讼效率的客观需求  20-21
  二、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需要  21-22
  三、有利于保障被追诉者人权  22-24
第四章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理论基础  24-28
  一、非刑罚化思想  24-25
  二、刑罚个别化思想  25-26
  三、检察官自由裁量权  26-28
第五章 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实践与问题  28-32
  一、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实践  28
  二、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存在的问题  28-32
    (一) 在思想观念上对程序分流的抵制  29
    (二) 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单一  29-30
    (三) 酌定不起诉适用范围狭窄  30
    (四) 酌定不起诉适用程序复杂  30-32
第六章 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完善建议  32-39
  一、牢固树立程序分流的理念  32
  二、完善酌定不起诉制度  32-34
    (一) 适当扩大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32-34
    (二) 简化酌定不起诉的适用程序  34
  三、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34-36
    (一) 暂缓起诉的涵义  34-35
    (二) 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35-36
  四、完善公诉阶段程序分流机制的监督机制  36-39
    (一) 事前监督  37
    (二) 事后监督  37-39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关于邓玉娇案审判的思考,G206
  2.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多元规制路径研究,D035
  3. 行政法视阈下的监狱自由裁量权,D926.7
  4. 论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D925.2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D925.2
  6. 试论缓诉制度的设立及实践操作,D925.2
  7. 我国不起诉制度研究,D925.2
  8. 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D925.2
  9. 论我国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D925.2
  10. 论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及其规制,D914
  11. 论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D922.1
  12. 论不起诉裁量制度,D925.2
  13. 论暂缓起诉制度,D925.2
  14. 刑事加害人赔偿对刑事诉讼程序处理的影响,D925.2
  15. 论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D925.2
  16. 刑法谦抑视角下的量刑规范化,D926.2
  17. 论公诉案件中的刑事和解,D925.2
  18. 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作,D926.2
  19.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925.2
  20.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925.2
  21. 试论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