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

作 者: 王海霞
导 师: 李铁刚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专 业: 海洋地质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有孔虫 上层水体结构 古生产力
分类号: P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太平洋暖池以年均28℃等温线为界,是全球海气交换最强烈的地区,也是许多重要水团、洋流的汇集地。大洋暖池的变化制约着亚洲、太平洋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和某些重要自然灾害的形成,是气候异常的源地之一,揭示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西太平洋暖池的古环境演化过程,本文选取了位于西太暖池核心区Ontong Java海台上的97322-4(00o01.7321′S,159o14.6625′E,水深:2362m)站位柱状样沉积物为材料,进行了浮游有孔虫G. ruber与N. dutertrei壳体δ18O、δ13C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有孔虫群落组合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比重建了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填补了该区域古海洋研究分辨率较低的空白。通过与LR04标准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发现97322-4孔氧同位素地层到达MIS10期,共出现了四个冰期-间冰期旋回,次表层水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表层水,这说明次表层水对于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环境变化更多的发生在次表层水之中,即暖池的内部。97322-4孔在四个冰消期时均出现了浮游有孔虫壳体δ13C低值事件,可能反应了亚南极模态水(SAMW)和南极中层水(AAIW)对于低纬热带海区的影响,这一事件也为冰消期δ13C低值事件在热带太平洋地区存在的普遍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南极高纬地区对低纬热带海区的影响。次表层种N. dutertrei壳体的δ13C值、底栖有孔虫丰度与U+B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定性的反映了97322-4孔的古生产力变化过程,指示出研究区的古生产力存在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变化趋势,其驱动机制可能受控于温跃层深度类ENSO式的变动。97322-4孔的上层水体结构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变化阶段:MIS10期~MIS7期,这一阶段温跃层整体呈变浅趋势;MIS7期以后,温跃层呈现出变深的趋势。97322-4孔浮游有孔虫组合表现出十分强烈的热带特征,热带-亚热带的代表属种在种群中占绝对的优势,97322-4孔浮游有孔虫群落组合的波动比较频繁,但是并没有严格的遵循冰期-间冰期旋回交替的规律。岁差和半岁差周期存在较普遍,说明该区的有孔虫丰度变动存在着明显的热带驱动。高纬驱动的斜率和偏心率周期也有体现,说明高纬驱动对该区也有影响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引言  11-22
  1.1 古海洋学发展历程  12-17
  1.2 西太平洋暖池古海洋学研究现状  17-19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9-22
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海洋环境  22-27
  2.1 Ontong Java 海台附近区域地质概况  22-24
  2.2 Ontong Java 海台附近水文背景  24-26
  2.3 Ontong Java 海台附近气候状况  26-27
第三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27-35
  3.1 研究材料  27-28
  3.2 研究方法  28-35
    3.2.1 微体古生物样品处理  28-29
    3.2.2 有孔虫群落组合鉴定分析  29
    3.2.3 浮游有孔虫壳体氧碳同位素分析  29-32
    3.2.4 年龄框架的建立  32-34
    3.2.5 时间序列分析  34-35
第四章 97322-4 孔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35-49
  4.1 引言  35
  4.2 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分析  35-38
  4.3 浮游有孔虫壳体碳同位素分析  38-43
  4.4 柱状样97322-4 中的δ~(13)C低值事件  43-47
  4.5 小结  47-49
第五章 97322-4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化  49-56
  5.1 引言  49-52
  5.2 97322-4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化记录  52-55
  5.3 小结  55-56
第六章 有孔虫群落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56-68
  6.1 引言  56
  6.2 97322-4 孔浮游有孔虫主要属种变化  56-65
  6.3 97322-4 孔基于底栖有孔虫所反映的古生产力变化  65-67
  6.4 小结  67-68
第七章 结论  68-71
参考文献  71-78
论文发表情况  78-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南黄海SYS-0701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有孔虫组合特征与古环境演化,Q915
  2. 辽东湾葫芦岛与营口近海近百年来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及其对人为活动的响应,P736.21
  3.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ntong-Java海台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Q938.8
  4. 松辽盆地白垩纪沟鞭藻、绿藻和疑源类及其生产力,Q914
  5. 渤海湾北部5000年以来环境变化及其背景,P736.2
  6. MD01-2376岩心所反映的印度尼西亚穿越流230ka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轨因素的响应,P731.1
  7. 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季节内振荡,P732
  8. 晚中新世以来东北印度洋赤道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及其环境意义,P736.21
  9. 7500aBP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海洋古环境的演化特征,P736
  10. 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资源潜力关系,P618.13
  11. 应用硅藻释读南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P734.4
  12.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P736.22
  13. 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Q948
  14.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P736.11
  15. 冲绳海槽中部37 Cal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研究,P736.2
  16.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P736.22
  17. 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P736.22
  18.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P732.5
  19. 西太平洋暖池纬向变异规律研究,P732
  20. 山东聊城地区阿城镇煤田晚古生代生物群及其石炭、二叠系界线探讨,P618.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