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城乡筹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 陈勇兵
导 师: 王桂林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城乡统筹 经济社会发展
分类号: F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整个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当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尤为突出,由此造成了显著的城乡差别。我国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居民所控制的国民财富比重持续下降。由于户籍制度的隔离、二元的社会福利制度导致了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有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城市文明和国家福利待遇的权利,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正常转移,城乡要素的不平等流动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据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呈现难得的良好局面。新世纪7个“一号文件”,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初步形成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初步构建起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政策框架。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转变,成为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目前,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性、现实性以及社会政策性等制约因素的限制,我国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任务更繁重、更艰巨。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研究城乡统筹发展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证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证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和障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对策。论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引起人们对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重视,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在实践上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问题,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一般理论、系统论、协同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综述法,结合城乡统筹发展提出背景、内涵等相关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整理和归纳得出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社会性和政策性因素和障碍,指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本;坚持以县域为主、合力推进;坚持深化改革、注重公平的原则。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跳出农业的限制;以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为根本着力点为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引导力度,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和建立户籍、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城乡统一规范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建立现代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金城乡合理流动的具体对策。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政府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作为重点,打破城乡发展界限,由城乡分治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1
1 绪论  11-23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4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14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4-20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4-17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7-20
    1.2.3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0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0-21
    1.3.1 研究的目标及其内容  20-21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21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1-23
2 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3-31
  2.1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23-24
    2.1.1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界定  23
    2.1.2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  23-24
  2.2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外延  24-25
    2.2.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4
    2.2.2 统筹城乡政治发展  24-25
    2.2.3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25
    2.2.4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25
  2.3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  25-31
    2.3.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5-26
    2.3.2 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基本理论  26-28
    2.3.3 系统论与协同论  28-29
    2.3.4 科学发展观  29-31
3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31-42
  3.1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31-36
  3.2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36-42
    3.2.1 经济方面的问题  37-39
    3.2.2 政治方面的问题  39
    3.2.3 文化方面的问题  39-40
    3.2.4 社会方面的问题  40-42
4 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和障碍  42-49
  4.1 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性因素  42-43
    4.1.1 居民的传统观念  42
    4.1.2 城乡二元结构  42-43
  4.2 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43-45
    4.2.1 城乡现实差距太大并继续拉大  43
    4.2.2 农村发展内在的动力机制比较薄弱  43
    4.2.3 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43-44
    4.2.4 城乡产业结构不合理  44-45
  4.3 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性障碍  45-46
    4.3.1 城乡公共服务严重失衡  45
    4.3.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45-46
  4.4 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性障碍  46-49
    4.4.1 财政支农政策不够完善  46-47
    4.4.2 国职能部门分离及职权模糊  47-49
5 加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49-59
  5.1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原则  49-50
    5.1.1 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本的原则  49
    5.1.2 坚持以县域为主、合力推进的原则  49
    5.1.3 坚持深化改革,注重公平的原则  49-50
  5.2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  50-51
    5.2.1 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跳出农业的限制  50
    5.2.2 以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为根本着力点  50-51
  5.3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对策  51-59
    5.3.1 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引导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51
    5.3.2 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51-52
    5.3.3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52-53
    5.3.4 完善和建立户籍、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城乡统一规范制度  53-55
    5.3.5 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  55-56
    5.3.6 建立现代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56-57
    5.3.7 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金城乡合理流动  57-58
    5.3.8 建立公共协调机制,调解政府部门职权矛盾  58-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物权制度研究,D923.2
  3.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4.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5.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研究,G719.2
  6. 南京农村青年创业问题研究,D432.6
  7.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D630
  8.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9.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0.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327
  11.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研究,F321.1
  12. 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创新研究,D262.3
  13. 农业会展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F713.83
  14.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及方法研究,TU985
  15. 海南省东线滨海旅游地区城乡统筹策略研究,TU981
  16.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F842.6
  17. 我国“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D923;F293.3
  18. 漳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D67
  19. 政府审计视角下重庆市义务教育经费优化配置研究,G522.3
  20.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研究,F842.6
  21.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内蒙古乌审旗旅游发展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