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前南峪生态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尚丹
导 师: 王志刚;周大迈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生产工程与技术推广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层次分析法 生态带动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模式
分类号: F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协调发展模式与循环发展模式中,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发展模式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文风情、不同的发展历程而不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换做在另一种时间区间内,就未必会产生相同的效果。本文以特定区域为研究背景,介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例—以生态发展优先化,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邢台县前南峪村为调查区域,以灰色关联度法为指导方法,验证其生态带动性发展因子,并总结成功发展模式,确定出下一步发展的优先性,为其推广发展打下基础。以灰色关联度法为指导方法,得出:前南峪村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联度为强。经济指标下的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对生态的影响作用尤为突出,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总人口这两项指标与生态之间的关联度稍弱,生态指标下的第三产业占农民收入百分比与经济指标下的恩格尔系数关联度最大,退耕还林与家庭规模之间的相关性相对弱些。另外,经过实地分析得出:前南峪村生态产业效益以及由于生态带动产业总产值为76%,由此我们可以推出,该研究区域为生态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其带动因子可以定义为76.通过分析与实地调查了解到前南峪村确实为生态带动经济发展,总结研究区域成功的5种带动发展模式:生态-林业-旅游业-生态总的发展模式、林业模式、旅游业模式、管理模式、“果-气-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通过研究这些模式,得出推广该模式中的注意事项。在总结生态因子和得出带动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最板栗种植中生长期管理是关键因素。其中在商品销售情况、产品成本、工厂管理水平、当地政策的支持力度的比较中得出:商品的销售情况是决定一个企业运营状况的关键。在景区环境状况、景区生态美价值、景区的人文价值、景区康体娱乐设施、景区的服务设施建设的比较中,景区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当地生态旅游的关键因素;在蓄水抗旱设施、销售渠道、生长期管理、贮藏加工比较中,板栗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是关键。另外通过比较P1方案和P2方案的权重得出:P2方案是最优方案,即种植业+生态旅游模式为最佳。最后从总体上提出进一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3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意义  10-11
  1.3 研究内容  11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1-13
2 理论基础  13-16
  2.1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外研究  13
  2.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内研究  13-14
  2.3 模式发展国外研究  14-15
  2.4 模式发展国内研究  15-16
3 调查分析  16-24
  3.1 前南峪村概况  16-20
    3.1.1 前南峪村自然环境发展现状  16
    3.1.2 前南峪村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16-19
    3.1.3 前南峪村社会发展水平现状  19-20
  3.2 前南峪村发展历程  20-24
    3.2.1 前南峪村的发展阶段——以时间为轴  20-21
    3.2.2 前南峪村的发展历程——以空间为轴  21-24
4 前南峪村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24-27
  4.1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24-25
  4.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5-27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25-26
    4.2.2 模型的应用  26
    4.2.3 模型分析  26-27
5 前南峪村生态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7-31
  5.1 发展模式的内涵  27
  5.2 总结前南峪村生态带动经济发展模式  27-31
    5.2.1 林果业多元复合模式  28-29
    5.2.2 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  29-30
    5.2.3 “果-气-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30-31
6 生态与经济系统层次分析模型评价  31-37
  6.1 层次分析理论  31-33
  6.2 层次分析模型  33-37
    6.2.1 筛选指标体系  33-34
    6.2.2 模型的应用  34-36
    6.2.3 模型分析  36-37
7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37-40
  7.1 主要结论  37
  7.2 模式进一步发展的保障措施  37-40
    7.2.1 扩大宣传,增加品牌优势  37
    7.2.2 深层生态旅游的开发  37-38
    7.2.3 推进科教兴农,强化培训  38-40
参考文献  40-42
附录 前南峪村实地调查表  42-47
作者简介  47-48
致谢  48-49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3.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5.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7.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8. 初级阶段探矿权评估的价值要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F426.1
  9.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10.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12.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3.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4.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5.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16.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17.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8. 灰色系统理论及相关模型的分析比较,N941.5
  19.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20.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21. 乳制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