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学语文教育:“传染语感”

作 者: 许秀丽
导 师: 宁虹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语感 “传染语感” 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夏丐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夏丐尊及其语文教育思想关注很少,特别是对他所提出的“传染语感”这一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主张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论文正是看到了人们对于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不足这一不争事实,试图以现象学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对夏丐尊所提出的“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并对当今语文教育现状进行观照,由此得出“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学实践的重大意义和启示。为此,本论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本论文把现象学的语言观作为“传染语感”的哲学视域。通过论述现象学的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语言观,总结出现象学的语言观“回到语言本身”:“回到语言本身”就是回到语言所承载的意义本身,回到语言的意义在意识中才能显现的本身。在这一现象学视域下,把语感界定为一种对“国文母语”的当下的、即时的、能动的觉察与把握,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意识。“传染语感”就是要让这种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意义通过在语感中的显现,以意识的直观给予学生,让学生一接触到语言文字,都能有意识的敏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意义,让作品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在学生的意识中显现;同时,当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时,意识中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等等付诸语言文字。其次,本论文把“传染语感”思想作为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一梳理,得出“传染语感”是贯穿其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因此,本论文把夏丐尊的语文教育思想界定为“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再次,本论文用“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现状进行观照。通过访谈得出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染语感”的严重缺失,继而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传染语感”。最后,论文得出四个主要结论:1.“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符合语文教育的本质。2.“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实现。4.“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其内在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8
  一、问题提出  9-10
  二、研究意义  10-11
  三、文献综述  11-14
  四、理论界定  14-17
  五、研究方法  17-18
第一章 回到语言本身:现象学的语言观 #10——"传染语感"的现象学视域  18-26
  一、胡塞尔的语言观——"语言是具有意义的符号"  18-20
    (一) 标记与表达式  18
    (二) 语言的赋义——意向性活动  18-20
  二、海尔格尔的语言观——"语言是存在的家"  20-21
    (一) 前期语言观——生存论语言观  20
    (二) 后期语言观——"存在是走向语言之途"  20-21
  三、伽达默尔的语言观——"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21-23
    (一) 世界是语言的世界  21-22
    (二) 语义理解:视域融合  22-23
  四、"回到语言本身"——"传染语感"的现象学视域  23-26
    (一) "回到语言本身"——现象学的语言观  23-24
    (二) "回到语言本身"——"传染语感"的现象学视域  24-26
第二章 传染语感 #18——国文科教师所能援助学生的,只此一事  26-36
  一、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  26-33
    (一) 语文学科性质及语文教育目的观  26
    (二) 阅读教学观与写作教学观  26-29
    (三) 国文教师观  29-33
  二、"传染语感,国文科教师所能援助学生的,只此一事"  33-36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染语感"的缺失  36-48
  一、语文课堂上"语文学科性质"的缺失  36-43
    (一) 瞄准考点分析课文——完美的文章哪堪庖丁解牛式的"肢解"  36-40
    (二) 只围绕"内容"讲解课文——语文课堂岂不成了"杂货铺"  40-43
  二、语文课堂上"直接给予方式"的缺失  43-46
    (一) 多媒体技术的盲目滥用——表面浮华的背后"语文味"的悄然流失  44-45
    (二) 盲目秉承新课改"研究性学习"理念——不知风从何处刮来  45-46
  三、语文教师对课文文本"深刻理解"的缺失  46-48
    (一)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什么"还是"怎么教"  46
    (二) 语文教师不知道自己教的"是什么"——"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46-48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传染语感"  48-56
  一、引领学生"回到语言本身",唤醒学生的语言意识  48-53
    (一) "一词一境界,一句一乾坤"——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  49-51
    (二)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强烈对比中"冲击"学生敏感的语言神经  51-53
  二、创设通达语感的语文课"场",给予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催生  53-56
    (一) "智慧的点化,诗意的唤醒"——课堂导入保证学生有一个可接收的内在前提  53-55
    (二) "未成曲调先有情"——恰如其分的课堂气氛渲染是创设语文课"场"的关键  55-56
第五章 结语  56-61
  一、"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符合语文教育的本质  56-57
  二、"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7-58
  三、"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实现的  58-59
  四、"传染语感"的语文教育思想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59-61
参考文献  61-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东莞镇区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633.3
  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3.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G623.2
  4.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5. 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J905
  6. 蒋志鑫西部山水画艺术特征及其现实意义,J205
  7.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边缘形象,I711
  8. 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J292.1
  9.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D922.1
  10.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影响及其现实意义,B222.2
  11. 《论语》的“仁学”研究,B222
  12. 二陆赠答诗研究,I207.22
  13. 传媒与司法的良性互动,G206
  14. 邓小平富民思想探析,F091.93
  15. 论市民社会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D09
  16.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回忆叙事”研究,I712
  17. “红色经典”影视再流行探析,J905
  18. 试论马克思的人与社会关系及其现实意义,B038
  19. 『雪国』の受容性について,I313
  20. 弗洛伊德“三我”理论与人类美感机制的研究,B83-0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