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堀辰雄的生死观

作 者: 宋暖
导 师: 杨永良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堀辰雄 生死观 意识流 内心独白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堀辰雄(1904-1953)是活跃在日本昭和初期的作家。他的生活是在不断地与自身的病痛做斗争,并且经历着周围至友亲朋的死亡中进行的,然而他仍坚强地走在自己的文学之路上。作为文学家的堀辰雄在日本从近代向现代转变的社会现实中,以高原疗养院,日本王朝时代等为背景,采用新心理主义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讴歌人的精神生活中体现出的真实。特别是在他的作品中,通过母亲的去世、老师的自杀、相爱的未婚妻的病逝、弟子的病逝和自己持续不断的与病痛的斗争,从这些生活的现实出发,围绕着“死”、“生”与“爱”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表现了他独特的生死观。可以说堀辰雄的文学世界就是把他现实生活中所进行的思索通过作品来对自身内部的生命深处进行的观照。《起风了》是堀辰雄依照与自己昭和八年时遇到的少女,也就是后来他的未婚妻矢野绫子在高原上的疗养院生活,而后未婚妻死去这样一段经历所写,带有“私小说”性质这样的一部作品。这部《起风了》也可以看作是对去世的矢野绫子的爱的镇魂歌。作品萦绕着一种诗意的氛围,同时深入人物的内部心理,描写出人物内部的精神世界。“死”虽然是一种恐怖的东西,但“死”无疑是深潜入人物心理的内部的一种巨大的存在,作品中也是把“死”和“生”都视为人生的存在的一种来对待。堀辰雄从心象和深层心理等要素出发,通过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手法,描绘了对如何超越死亡、寻找生的意义等一系列坚苦的探寻过程,以此表现出他对生死问题的见解。论文由六部分构成。序论部分针对论文课题,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先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在介绍堀辰雄的生平和作品的基础上简述《起风了》作品的形成及对“生”和“死”的主题的探讨。堀辰雄的母亲在关东大地震中去世,那之后他不断经历着至亲的死亡,这些经历都时常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取材于未婚妻的死而写成的《起风了》这部作品更是作者对“生”和“死”主题探讨的结晶。第三部分基于文本分析探讨作品中相对于“死”的“生的意志”。堀辰雄受西方文学影响颇深,他自主地吸取西方文学中“意识流”与“内心独白”等手法,并为其所用。《起风了》中也体现了作者“意识流”与“内心独白”等手法的运用,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对“死”的深刻认识及对“生”的渴望。人意识到死亡的威胁,对此并不是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在彻底地探寻人物深层心理时作为对“生”的问题通过认识和把握的态度,通过意识的绵延来挑战死亡。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起风了》中体现出的堀辰雄的生死观。他的一系列的围绕着“生”与“死”问题而产生的作品中,《起风了》中尤为体现出与“爱”的力量相结合,由爱的力量而生发的对于“生”、对于自我的生命意义的讴歌。这一点应该就是堀辰雄生死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质。第五部分围绕堀辰雄生死观的形成,通过与日本传统的生死观的对比,论述《起风了》中体现的非理性主义因素以及他对柏格森“生命哲学”及西方近代价值观等的受容。最后部分是对本论文的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总而言之,《起风了》无论对于堀辰雄的文学还是人生来讲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对于人生的大半都是和病与死斗争的堀辰雄来说,这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诞生的作品比任何其他作品都更能体现他对于“生”与“死”和“爱”的认识。而他在这种对生死问题痛苦的探寻过程中所强调的“生”的意志更是给予世人无穷的启迪。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要旨  7-9
はじめに  9-15
  一 研究意義と目的  9-10
  二 先行研究  10-14
  三 論文の研究方法  14
  四 論文の立場及び斬新さ  14-15
第一章「死」と「生」における戸惑いと探求  15-25
  第一節 死に直面する生――堀辰雄の闘病と文学創作の短い生涯  15-18
  第二節 「死」と「生」を超越した愛――恋人同士の愛情と死  18-21
  第三節 「春」と「冬」の意味――「生」と「死」の象徴  21-25
第二章「死」と戦う「生」  25-38
  第一節 死への内的独白  25-29
  第二節 「死」「生」二分の世界――「死」への諦観と「生」の憧れ  29-33
  第三節 意識の連綿による「死」への挑戦  33-38
第三章 堀辰雄の死生観  38-47
  第一節 生きることの謳歌――堀辰雄の生命意識  38-41
  第二節 自我の意識と意識の流れ――堀辰雄における「生」の本質  41-44
  第三節 見えない不死と見える死――心象と深層心理による死の超克  44-47
第四章 堀辰雄の死生観の形成  47-56
  第一節 日本の伝統的死生観  47-48
  第二節 日本の死生観に対する非理性主義の挑戦  48-51
  第三節 生の哲学の受容と定着――堀辰雄とベルクソン  51-53
  第四節 西洋的、近代的生命観と非理性的価値観  53-56
終わりに  56-58
注釈  58-60
参考文献  60-62
謝辞  62-63
在学期間の研究成果  63

相似论文

  1. 寻找失去的自我,I561
  2. 关于《丰饶之海》和三岛由纪夫的死,I313
  3. “向死而生”窥疑生命的价值,I206.2
  4. 生死观视野中《活着》的生与死,I207.42
  5. 论《呼啸山庄》的独白与内心独白的翻译,I046
  6. 试论内心独白在人物创作中的作用,J811
  7. 论志贺直哉的生死观,I313
  8. 心理阴影下的革新—《人生历程》的“革新性”分析,I561.074
  9. 佛学唯识论中的心理学问题,B948
  10. 将瞬间变成永恒,I561.074
  11. 基于心理空间理论对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作品的探讨,I561
  12. 走进人类灵魂的深处《尤利西斯》与施蛰存意识流小说比较研究,I106.4
  13. 轮回与超越:藏族传统生死观研究,B948
  14. 《老子》生死观论略,B223.1
  15. 陶渊明生死观与佛教文化研究,I206.2
  16. 网络超链接与意识流的耦合及其数字化外显,TP393.09
  17.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I207.42
  18. 试验与表达——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写作中衍变的技巧,I561.074
  19. 《虹》的叙事艺术,I561.074
  20. 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I04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