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作 者: 关菲
导 师: 李庆霞
学 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专 业: 国外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市民社会 国家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们对于市民社会的思考总是寓于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中。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人们的观察角度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市民社会的概念就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梳理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脉络,不仅具有全面理解市民社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使个人、社会与国家三者之间关系合理化的现实意义。只要现代国家还趋向于动员和重组其国民生活,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讨论就不会终止。在资本主义历史中,20世纪以后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领域中呈现出明显的形态更移。在经济领域中,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活动,赋予原本属于私人的经济行为以更多的公共性质,将经济领域中的私人性泯灭于国家行为之中,结果导致社会与国家的界限模糊,甚至使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了所谓的“国家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国家化”的基本走势。在文化和政治领域中,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对市民社会中的各种自治团体加以统合,极力将其纳入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框架之中,使之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在野帮手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工具。在国家行为与统合市民社会的合力作用之下,资产阶级的统治具有了来自民众同意的合理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变化,于是将目光从经济领域转移到对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这种研究转向是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其革命道路密切相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利用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转向,来唤醒广大民众认清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在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层面重新构建理想的市民社会,并与资产阶级统治相抗衡。透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解,我们应该历史地梳理二者的关系,在承认二者相对独立性的理论认识上,跳出以往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的模式,构建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发展,加快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绪论  10-15
  一、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0-1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1-14
  三、研究方法及途径  14-15
    (一) 文献研究法  14
    (二) 研究途径  14-15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国家关系的理论基础  15-22
  一、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  15-17
  二、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  17-19
  三、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  19-20
  注释  20-22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的理论转向  22-30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转向的背景  22-24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研究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22-23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转向的客观依据  23-24
  二、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  24-27
    (一) 葛兰西市民社会研究的理论背景  24-25
    (二) 葛兰西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界定  25-27
  三、哈贝马斯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  27-28
  注释  28-30
第三章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30-41
  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矛盾  30-33
    (一) 经济基础、市民社会与国家  30-31
    (二)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31-33
    (三) 社会的国家化  33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中介  33-37
    (一) 市民社会与意识形态  33-34
    (二) 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  34-35
    (三)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35-37
  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37-39
    (一) 阵地战  37-38
    (二) 第三条道路  38-39
  注释  39-41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41-50
  一、东、西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差异  41-45
    (一) 东、西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差异分析  41-43
    (二) 东、西方对比之下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脉络分析  43-45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对我国市民社会建构路径的启示  45-48
    (一) 对我国意识形态构建的启示  45-46
    (二) 对我国公共领域建设的启示  46-48
  注释  48-50
结语  50-53
  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50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50-51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转型对我国的启示  51-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期成果  56-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2.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3.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4.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5.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6. 青海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研究,G751
  7. 我国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与国际比较研究,F224
  8. 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思想逻辑,B089.1
  9. 论健康权的宪法保护,D921
  10.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有效实施策略研究,G635.1
  11. 犯罪嫌疑人人格尊严的宪法保护,D921
  12. 论公民宪法财产权保护中的国家义务,D921
  13. 管理哲学的关系论探讨,C93
  14. 信任视角下的武汉经济适用房分配制度,F293.3
  15. 对弗洛姆的自由困境理论探析,B84-06
  16. 基于过滤驱动的磁盘数据恢复模型研究与实现,TP333.35
  17. 城市小区业主权研究,D923.2
  18. 《英语课程标准》品质研究,H319
  19. 国家NGB试验床的组播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TN948.13
  20. 国家主权理论批判,D992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