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类有机硫释放特性的研究

作 者: 邢孟文
导 师: 李凡
学 校: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苯并噻吩 二苯并噻吩 噻吩硫 热解 PY-GC-MS
分类号: TQ5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焦化、气化、燃烧等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噻吩类有机硫。噻吩类有机硫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环境中难降解的化合物,且比多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更具致癌性。研究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类有机硫生成转化规律,对煤的清洁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煤在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的析出规律,探讨噻吩硫的产生机理。本实验运用先进的CDS-5250快速热裂解仪与Focus GC-DSQ II色质联用在线分析技术,定性定量研究了噻吩类有机硫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化合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在煤热解过程中的生成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它们在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规律以及生成机理,为了解煤中噻吩类有机硫的热解行为提供依据。实验选取不同变质程度的7种煤样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煤内在条件(煤变质程度、元素组成)和外在条件(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对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生成量的影响,并对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生成机理进行探讨。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的生成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噻吩硫生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噻吩硫的生成量与煤中有机硫的含量具有正相关性,随着煤中有机硫含量的增加,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噻吩硫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与无机硫的含量关系不大。2.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的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到800℃时达到最大,此时噻吩硫主要来源于煤中大分子物质的裂解以及小分子物质的缩合反应。后随温度升高生成量又呈降低趋势,主要是噻吩类物质发生裂解。热解温度高于1200℃时,噻吩硫又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趋势,主要是由于体系能量比较高,小部分滞留在煤的固相中难析出的有机硫进一步分解析出。快速热解条件下,不同的升温速率导致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的生成量也不一样。实验发现升温速率为12℃/ms时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生成量最大。实验还得到快速升温速率下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的生成量远远大于中速升温速率下噻吩硫的生成量。3.本论文对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可能的反应机理分析如下:当热解温度较低时,煤中噻吩硫的生成来源于煤中以游离态存在的噻吩类有机硫的挥发、煤中大分子有机硫结构的裂解以及小分子物质或者自由基的缩聚反应。当热解温度较高时,部分噻吩硫会发生裂解,生成小分子物质或者自由基。还有一部分噻吩硫可与其它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自由基反应,生成缩聚度更高、分子量更大以及稳定性更高的含硫化合物。研究发现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生成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多环芳烃的一致。表明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硫及多环芳烃在生成路径及化学反应方面有相似性,并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2.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3. 污泥/煤灰渣物相变化与熔融特性研究,X703
  4. 淮南煤气化特性实验及模拟研究,TQ546
  5. 微波辐照活化云南未燃煤矸石混凝土试验研究,TU528
  6. 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特性研究,TQ546
  7. 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效应研究,X705
  8. 山西“涉煤”腐败问题研究,D630.9
  9. 菏泽地区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10. 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P618.13
  11. 天元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72
  12. 大规模粉煤热解示范的探索与实践,TQ536
  13. 煤区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922.68
  14. 煤区环境立法价值研究,D922.68
  15. 山东省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评价,P618.13
  16. 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P618.13
  17. 煤与城市固体废弃物共热解资源化研究,X705
  18. 煤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Cr6+的研究,X703
  19. 肥城煤炭配送中心配煤模型研究,F259.2;F224
  20. 利用油泥生产油煤水浆的实验研究,TQ536
  21. 多金属氧酸盐反胶束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气氧化二苯并噻吩,TE624.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 > 煤的燃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