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活动特征的研究

作 者: 任志伟
导 师: 郑旗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社会阶层 体育参与 特征
分类号: G8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分层是阐释不同阶层参与体育的重要视域,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社会分层理论对研究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的特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正是因为社会分层理论对社会各个人群进行了阶层划分,使得可以通过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现状的了解,分析影响各个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的特征,对促进大众体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大同、朔州、忻州、太原、临汾、运城这六个地级市作为抽样框。通过职业、文化程度和月收入这三个变量来确定人群的社会阶层客观分布,根据自我评价来主观分布,通过不同社会阶层和锻炼层次、时间、强度等变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活动参与的特征。研究中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15.0软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下层、中下层的主要锻炼目的是强身健体,对于项目的娱乐性要求不高,所以健身走跑步成了他们的首选。社会上层为了凸现社会地位,他们更多选择一些高消费的单人或双人形式的项目如保龄球、高尔夫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压放松,保持形体匀称,达到心理愉悦。在体育锻炼层次上,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参与体育锻炼和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呈现“倒U型”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则随着阶层的提高,而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在体育活动时间上,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呈现“倒U型”。30—60分钟的随阶层提高而上升,在社会中层达到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60分钟以上的,随着阶层的提高而上升;在体育活动强度上,随着阶层的提高,小强度和大强度的人群呈现“倒U型”。中等强度随社会阶层的提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体育锻炼场所上,随着阶层的提高,在自家庭院或室内锻炼的呈现同步下降的趋势,在公共体育场所呈上升趋势,在广场、公园则呈“倒U型”结构;在接受体育锻炼指导上,没有指导的随阶层的提高而上升,在社会中层达到最大,随后呈急剧下降趋势。接受体育教师和社指导员的指导随着阶层的提高而上升;在获得运动技能途径上,随着阶层的提高,通过自学获得运动技能途径的比例降低。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的人群呈“倒U型”。参与社会培训班人群随阶层的提高而上升。消费类型趋向于实物性消费。绝大部分居民的年体育消费随着阶层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明显。可见经济条件仍是制约山西省社会中下层、下层人群低水平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没时间、没兴趣、惰性这三个影响因素仍是困扰社会各阶层参与体育活动的巨大阻碍。提出了扩大社会上层和中上层体育人群的体育人口、提高社会中层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引导社会中下层和下层体育活动消费、加大不同社会阶层参与体育的指导力度发展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问题的提出  10-16
  1.1 研究的理论背景  10-14
    1.1.1 西方关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研究  10-11
    1.1.2 我国关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研究  11-13
    1.1.3 国内对社会阶层的分层标准  13-14
  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4-15
    1.2.1 社会分层是阐释不同阶层参与体育的重要视域  14
    1.2.2 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  14-15
  1.3 本选题要解决的问题  15-16
    1.3.1 山西省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的现状  15
    1.3.2 影响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的因素  15
    1.3.3 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的发展趋势  15-16
2 文献综述  16-24
  2.1 “社会阶层”概念的内涵  16-17
  2.2 不同阶层人群参与体育的研究述评  17-22
    2.2.1 基于体育社会分层标准的研究视角  17
    2.2.2 基于参与体育活动的视角  17-19
    2.2.3 基于参与体育活动模式的视角  19-20
    2.2.4 基于体育消费状况的视角  20-22
  2.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选题研究的思路  22-24
    2.3.1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22
    2.3.2 本研究的思路  22-24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24-28
  3.1 研究对象  24
  3.2 研究方法  24-28
    3.2.1 文献资料法  24-25
    3.2.2 访谈法  25
    3.2.3 问卷调查法  25-26
    3.2.4 数理统计法  26-28
4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8-72
  4.1 基于客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  28-45
    4.1.1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参加体育锻炼层次特征  29-31
    4.1.2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特征  31-33
    4.1.3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  33-36
    4.1.4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场所  36-38
    4.1.5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  38-40
    4.1.6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获得运动技能的途径  40-42
    4.1.7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参加体育活动的锻炼目的的分析  42-43
    4.1.8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分析  43-45
  4.2 基于主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  45-61
    4.2.1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锻炼层次  45-47
    4.2.2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47-49
    4.2.3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  49-51
    4.2.4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场所  51-54
    4.2.5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  54-56
    4.2.6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获得运动技能的途径  56-58
    4.2.7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参加体育活动的锻炼目的的分析  58-60
    4.2.8 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分析  60-61
  4.3 基于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  61-69
    4.3.1 基于客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类型分析  62-63
    4.3.2 基于客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消费额度分析  63-65
    4.3.3 基于主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类型分析  65-66
    4.3.4 基于主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消费额度分析  66-69
  4.4 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  69-72
    4.4.1 基于主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  69-70
    4.4.2 基于客观标准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  70-72
5 结论与建议  72-75
  5.1 结论  72-73
  5.2 建议  73-75
    5.2.1 扩大社会上层和中上层体育人群的体育人口  73
    5.2.2 提高社会中层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  73-74
    5.2.3 引导社会中下层和下层体育活动消费  74
    5.2.4 加大不同社会阶层参与体育的指导力度  74-75
致谢  75-76
参考文献  76-80
附录  80-83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2.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4.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5.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6.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7.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8.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9.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10.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1.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2. 用于检索的人脸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TP391.41
  13.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14.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5.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16.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17.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18.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19. 森林防火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1.41
  20.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21.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TP391.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地方体育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