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张静洁
导 师: 高宝嘉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油松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生态因子 相关性
分类号: S791.2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河北承德大窝铺林场不同群落类型4个油松天然种群,和河北承德大窝铺林场、河南伏牛山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甘肃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辽宁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山东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西太岳灵空山、陕西黄龙山蔡家川林场8个地区的油松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化;利用SPSS17.0等软件对影响其变异与分化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油松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改良的CTAB-free法加入较高含量的PVP去除多糖和其他次生代谢物,可以消除各种不同干扰物质对DNA提取的影响;利用氯仿:异戊醇(V:V=24:1)抽提2~3次,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油松基因组DNA,满足后续试验要求。(2)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油松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素进行4水平的优化试验,建立最优反应体系如下:模板50~60ng;Mg2+ 2.5 mmol/L;4×dNTP 0.25 mmol/L;引物0.4μmol/L;Taq酶1U。根据最优体系筛选出13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引物,通过梯度PCR确定引物的退火温度,得到油松ISSR-PCR反应的最佳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3℃退火45s,72℃延伸2min,35个循环;72℃延伸7min。(3)13条引物对承德大窝铺林场4个群落类型油松种群检测到180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91.11%, Nei多样性指数(H)0.277 8,Shannon信息指数(I)0.424 9。混交林种群遗传多样性较纯林种群丰富。(4)承德4个群落类型油松种群间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7 8。4个种群间基因流Nm为1.517 4,基因流可以发挥均质化作用,降低局部变异。种群Nei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与林下灌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与林下草本均匀度极显著负相关。群落类型强烈影响着油松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群落的复杂程度与油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显著相关。(5)13条引物对8个地区油松天然种群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多态位点百分率(P)达90%以上, Nei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80 9、0.314 1,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425 4、0.471 7。甘肃、宁夏、辽宁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6)8个地区天然油松种群间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河北—河南—甘肃—宁夏试验组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68 9,基因流Nm为1.359 1,基因交流水平较低;辽宁—山东—山西—陕西试验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1 4,基因流Nm为0.922 7,种群发生了强烈的分化。UPGMA聚类分析表明生态型相近的地理种群首先聚类,种群遗传距离的与地理距离间无明显相关性。(7)两试验组表现出对不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对不同气候因子表现为相反的相关关系,不同地域油松种群对各分布区土壤、气候因子从遗传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5
  1.1 分子生态学与遗传多样性  9
  1.2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9-10
  1.3 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  10-12
  1.4 油松概况  12-14
    1.4.1 油松的地理分布  12-13
    1.4.2 油松的生物学特性  13-14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5
2 材料与方法  15-24
  2.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5-18
    2.1.1 河北承德大窝铺林场  15-16
    2.1.2 河南伏牛山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16
    2.1.3 甘肃冶力关森林公园  16
    2.1.4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苏峪口站  16-17
    2.1.5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17
    2.1.6 山东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17
    2.1.7 山西太岳灵空山  17-18
    2.1.8 陕西黄龙山蔡家川林场  18
  2.2 试验材料及仪器  18-20
    2.2.1 植物材料  18-19
    2.2.2 主要试剂  19-20
    2.2.3 主要仪器  20
  2.3 试验及分析方法  20-24
    2.3.1 油松基因组DNA 的提取  20-21
    2.3.2 ISSR-PCR 反应体系及程序的建立与优化  21-22
    2.3.3 ISSR 数据的统计分析  22
    2.3.4 生态环境因子的测定  22-23
    2.3.5 相关分析  23-24
3 结果与分析  24-39
  3.1 油松基因组 DNA 提取  24-25
  3.2 油松ISSR-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25-26
    3.2.1 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  25
    3.2.2 引物的筛选及退火温度的确定  25-26
  3.3 不同群落类型下油松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化  26-29
    3.3.1 不同群落类型油松种群的多态位点分析  27
    3.3.2 不同群落类型油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7
    3.3.3 不同群落类型油松种群的遗传分化  27-28
    3.3.4 不同群落类型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生物因子相关性分析  28-29
  3.4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化  29-34
    3.4.1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的多态位点分析  29-30
    3.4.2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的遗传多样性  30-31
    3.4.3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的遗传分化  31-32
    3.4.4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种群间遗传一致度与遗传距离  32-33
    3.4.5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种群间遗传关系的聚类分析  33-34
  3.5 不同地理区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气候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  34-39
4 讨论  39-46
  4.1 油松基因组 DNA 提取  39
  4.2 油松ISSR-PCR 最优反应体系的建立  39-40
  4.3 油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40-43
    4.3.1 遗传多样性  40-41
      4.3.1.1 不同群落类型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40
      4.3.1.2 不同地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40-41
    4.3.2 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41-42
      4.3.2.1 不同群落类型油松种群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41-42
      4.3.2.2 不同地域油松种群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42
    4.3.3 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关系  42-43
  4.4 油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  43-45
    4.4.1 群落类型影响下油松的遗传多样性  43-44
    4.4.2 气候条件对油松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4
    4.4.3 土壤条件对油松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4-45
  4.5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45-46
5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5
附录A  55-58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58-59
作者简历  59-60
致谢  60-61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3. 个性化检索中相似用户群的获取与更新,TP391.3
  4.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5.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6.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7.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8.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9.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10.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11.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12.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3.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4.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15.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16.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7. 教育等级性与收入差距相关性研究,G520
  18.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19.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20.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21.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针叶树类 > > 油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