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人工甜味受体模型的甜味识别机理研究
作 者: 武雯
导 师: 陈忠秀;邓少平
学 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富勒醇 甜味感觉 等温滴定量热(ITC) 核磁共振(NMR) 分子模拟(MS)
分类号: TS20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甜味是食品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甜味感官特征的评价一直依赖于人的感官品评。由于品评人员个体、性别及阅历等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甜味感受真实、客观的表达。而且,基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甜味感觉的特殊性,人们至今没有完整理解甜味分子的感受机理。而在甜味抑制剂研究方面,虽然人们对甜味抑制剂作用位点达成了共识,但有关甜味抑制物质起作用的机制是竞争性的还是非竞争性的,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本课题组前期以富勒醇C60(OH)18作为人工甜味化学受体模型,运用等温滴定量热(ITC)方法探索甜味识别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富勒醇对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都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其作为模型化合物研究甜味机理具有可行性。本论文进一步运用感官品评、ITC、核磁共振(NMR)和分子模拟(MS)等多种实验手段共同研究人工甜味受体模型与甜味抑制剂,甜味异构体、甜味增强剂的识别作用,以期获得甜味机理方面更多的信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有:(1)人工甜味化学受体模型与甜味抑制剂作用的研究采用甜味抑制剂(HPMP)和十四种常用甜味剂,通过前期建立的人工甜味受体模型ITC滴定模式,获得抑制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富勒醇优先自发识别HPMP,疏水作用力在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PMP和甜味剂同富勒醇的结合具有竞争性。采用“快速作用-有无法”的品评模式进行HPMP感官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甜味抑制剂前后甜味剂察觉阈值,发现HPMP对不同结构甜味剂的抑制效果不同,离子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抑制效果可以用Ⅰk(甜味抑制度)量化表示。比较富勒醇识别过程中热力学参数与Ⅰk,发现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比值(K1/K2)与Ⅰk有一定的相关性,K1/K2比值越大,甜味抑制度Ⅰk越高,由此佐证了甜味抑制机理可能是甜味抑制物质竞争地与味蕾受体结合产生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利用人工受体模型研究甜味机理的有效性。(2)人工甜味受体模型与甜味剂异构体作用的研究通过ITC、NMR和MS等技术共同研究富勒醇与单糖异构体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多种单糖异构体共存的情况下,富勒醇与p型异构体结合更稳定,优先与之形成氢键,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可以提供α型异构分子转化成p型异构分子所需的构象转化能,打破溶液中原有的变旋平衡,向生成p型异构体的方向移动,导致溶液中p型异构体比例明显增加。因此可以推测,单糖分子接近味蕾受体时,可能也引起甜味剂异构体的平衡移动,导致异构体的比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各种糖类异构体的甜度差异。(3)人工甜味化学受体模型与甜味增强剂作用的研究通过MS手段进行富勒醇分子与甜味增强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甜味增强剂与富勒醇形成氢键后,还与甜味分子形成较强氢键,这样就拉近了甜味分子与富勒醇的距离,增强了甜味分子与富勒醇的氢键强度,使其更好地与富勒醇进行识别。因此可以推测,甜味增强剂在与味蕾受体结合的同时,还能与甜味分子形成较强氢键,从而增强了甜味分子与味蕾受体的识别作用,实际表现为增强剂单独使用不产生甜味,但和甜味剂共同使用能有效增强甜感。(4)不同结构的人工甜味受体模型与甜味剂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现有人工甜味受体模型C60(OH)18进行结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富勒醇随碳数增加碳球笼体积增大,在理想稀溶液中,分子表面疏水作用力增加,无法更好与甜味分子识别;富勒醇羟基数的增加会使其与单糖分子的结合能增加,识别作用更加明显,但是羟基数过多会减小分子表面疏水作用力,分子表面的羟基因为距离过近会相互吸引形成分子内,增大识别过程中噪音能量,不利于富勒醇分子与单糖分子的识别作用。因此,结构优化结果表明C60(OH)20更适合作为人工甜味受体模型。总之,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实验手段,进一步利用富勒醇作为人工甜味受体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它与甜味剂异构体、甜味抑制剂和甜味增强剂的相互作用,在目前人们未能获得甜味蛋白精细结构之前,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甜味识别、甜味抑制机理和甜味增强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丰富了甜味机理研究的仿生化学。
|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4 第1章 引言 14-29 1.1 甜味机理的研究历程及进展 14-22 1.1.1 甜味感觉与甜味剂 14-17 1.1.2 甜味抑制剂 17-18 1.1.3 甜味感受机理的假设模型 18-20 1.1.4 甜味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0-22 1.2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 22-23 1.2.1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结构特征 22-23 1.2.2 富勒醇的应用 23 1.2.3 富勒醇分子对甜味分子的识别 23 1.3 甜味机理研究技术简介 23-26 1.3.1 等温滴定微量热仪(ITC)简介 24 1.3.2 核磁共振技术(NMR)简介 24-25 1.3.3 分子模拟技术(MS)简介 25-26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6-29 1.4.1 选题背景和意义 27 1.4.2 研究目标 27-28 1.4.3 研究内容 28-29 第2章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抑制剂作用研究 29-50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9-30 2.1.1 主要试剂 29 2.1.2 实验仪器 29-30 2.2 人工甜味受体的合成 30-31 2.3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抑制剂相互作用 31-37 2.3.1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作用的感官实验 31-36 2.3.2 离子对甜味抑制剂抑制效力影响的感官实验 36 2.3.3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效力的ITC实验 36-37 2.4 数据处理方法 37-39 2.4.1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效力感官实验数据处理 37-39 2.4.2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效力ITC实验数据处理 39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9-49 2.5.1 甜味抑制剂感官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0-41 2.5.2 ITC滴定结果分析与讨论 41-47 2.5.3 ITC滴定拟合热力学参数与甜味剂抑制度相关性 47-49 2.6 小结 49-50 第3章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研究 50-68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50-51 3.1.1 主要试剂 50-51 3.1.2 实验仪器 51 3.2 富勒醇与单糖异构体作用 51-55 3.2.1 富勒醇与单糖异构体作用的ITC实验 51 3.2.2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核磁共振实验 51-52 3.2.3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分子模拟 52-55 3.3 实验数据处理 55-56 3.3.1 富勒醇与甜味剂异构体作用ITC实验数据的拟合 55 3.3.2 富勒醇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 55 3.3.3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分子模拟数据处理 55-56 3.4 结果分析 56-65 3.4.1 ITC法研究富勒醇与甜味剂异构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 56-59 3.4.2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分析 59-64 3.4.3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分子模拟结果 64-65 3.5 讨论 65-67 3.6 小结 67-68 第4章 不同结构的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68-79 4.1 分子模拟软件与方法 68-69 4.1.1 不同结构的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分子作用 68-69 4.1.2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抑制剂作用 69 4.1.3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增效作用 69 4.2 结果与讨论 69-77 4.2.1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的结构与甜味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69-74 4.2.2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74-75 4.2.3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增效作用的分子模拟 75-77 4.3 小结 77-79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79-82 5.1 总结 79-80 5.2 展望 80-82 参考文献 82-90 附录 90-92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2-93 致谢 93-94
|
相似论文
- 富勒醇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离体研究,R741
- 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的软件系统设计,O482.532
- 基于XML的核磁共振数据管理模型的研究及应用,TP311.52
- 3量子位的Grover量子搜索算法的核磁共振的仿真实现,O413
- 粉煤灰早期活性激发及其机理研究,TU528.2
- 多个(重)溶剂峰压制方法的比较与白酒的核磁共振测定,O657.2
- 核磁共振找水仪原理样机研制,TH763
-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家猫在不同营养干预下机体的代谢应答,S829.3
- MALDI-TOF质谱联合NMR及HPLC分析植物单宁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研究,Q946
- 石油分散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复合驱配方研究,TE622
- 碳基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TP212
- 水溶性多羟基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O613.71
- 人工化学受体甜味识别的ITC实验研究,TS207.3
- C_(60)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分析中的应用,O621.3
- 牛肉中水活度对氧化品质的影响及牦牛肌红蛋白cDNA分析和氧化特性,S823
- 碳基纳米材料在光分析化学中的应用,O657.3
- ATP与某些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NMR研究,Q50
- 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Q93-33
-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 花生红衣中红色素、原花色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TS20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食品原料及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