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张晶晶
导 师: 胡晓钧;杨继松
学 校: 沈阳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
分类号: X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快速化发展和经济高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供需关系紧张日趋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制约环渤海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是关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来定量评价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计算环渤海地区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系统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生态资源与能源消费情况,定量地给出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阐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0-2007年环渤海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总生态足迹均呈现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承载力保持较为平稳的势态,波动不大,这导致环渤海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和总生态赤字呈现逐年扩大趋势,人均生态足迹超支严重,由2000年的1.393hm2上升到2007年的2.437hm2,增长了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处于超负荷状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2000-2007年环渤海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8732hm2/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1.0679 hm2/万元,下降了43%,说明环渤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技术改造,资源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3)2000-2007年环渤海地区各省市除天津市有所上升外,其他省市生态足迹多样性均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说明环渤海地区的生物足迹多样性较低。发展能力除北京市发展较为平稳外,其他各省市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增加土地类型利用的多样化,均衡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来提高发展能力。(4)2000-2007年环渤海地区生态压力指数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处于很不安全等级。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环渤海地区生态协调能力在不断的改善,但生态协调性仍处于很差的等级,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缓慢上升趋势,表明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2
    1.1.1 立题背景  1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9
    1.2.1 可持续发展内涵  12-13
    1.2.2 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4
    1.2.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4-17
    1.2.4 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国内外进展  17-19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9-21
    1.3.1 研究内容  19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9-21
2. 生态足迹理论  21-29
  2.1 生态足迹模型中的相关概念  21-24
    2.1.1 生态足迹内涵  21
    2.2.2 生态生产性土地  21-22
    2.1.3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22-23
    2.1.4 生态承载力  23-24
    2.1.5 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24
  2.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24-25
    2.2.1 生态足迹计算  24
    2.2.2 生态承载力计算  24-25
    2.2.3 生态足迹计算步骤  25
  2.3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25-29
    2.3.1 万元GDP生态足迹  25-26
    2.2.3 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和可持续指数  26-27
    2.3.4 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27-29
3. 环渤海地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况  29-37
  3.1 环渤海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9-30
  3.2 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30-37
    3.2.1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30-35
    3.2.2 环渤海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概况  35-37
4 环渤海地区生态足迹测算与动态研究  37-59
  4.1 环渤海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动态分析  37-51
    4.1.1 数据来源与分析处理  37-39
    4.1.2 环渤海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动态分析  39-51
  4.2 环渤海地区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动态分析  51-54
    4.2.1 环渤海地区人均生态承载力  51-53
    4.2.2 环渤海地区总生态承载力  53-54
  4.3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54-57
  4.4 本章小结  57-59
5. 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59-69
  5.1 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59-66
    5.1.1 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  59-61
    5.1.2 生态足迹多样性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分析  61-63
    5.1.3 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分析  63-65
    5.1.4 可持续发展指数分析  65-66
    5.1.5 小结  66
  5.2 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66-69
    5.2.1 面临的问题  66-67
    5.2.2 提出的政策建议  67-69
6. 结论  69-71
  6.1 本文结论  69-70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0-71
参考文献  71-75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75-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5.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6.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7.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8.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9.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X17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环境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