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早实核桃自然实生后代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作 者: 王娜
导 师: 陈学森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早实核桃 实生后代 遗传变异 性状 无融合生殖
分类号: S6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世界栽培核桃起源地之一,核桃栽培历史久远,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是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嫁接技术的突破及优新品种特别是早实核桃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我国核桃产业的良种化水平亦在逐年提高。但相对其他果树而言,核桃嫁接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技术普及与推广相对困难,导致良种核桃嫁接苗价格高,并且供不应求。为此,本文对早实核桃实生后代群体部分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早实核桃实生后代两试验区的株高、冠径、干周及结果枝长度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表现出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结果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26.41%和24.52%。而结果枝粗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仅为10.34%和6.47%。两试验区参试植株树体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小到大依次是:结果枝粗度、株高、冠径、干周、结果枝长度;泰安试验区参试植株树体性状的变异趋势与济宁一致。2.早实核桃实生后代青果有圆形及长圆形等,坚果多数为圆形和长圆形,少数为扁圆形,果实颜色有褐色、浅褐色、浅黄色等颜色,核仁的颜色有黄褐色、褐色等颜色。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下,而青果和坚果的平均单果质量、坚果的壳厚及出仁率变异系数均高于15%,其中坚果壳厚的变异系数最大,高达30.7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两试验区早实核桃实生后代青果和坚果的单果重及坚果壳厚度可以看出,济宁试验区早实核桃坚果的单果重和核壳厚度均大于泰安试验区早实核桃实生后代,遗传变异相对较为丰富;但青果的单果重小于泰安。测定的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虽有差异,但较为接近,变异趋势基本一致。3.两试验区蛋白质、粗脂肪和脂肪酸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以脂肪酸的变异系数最小,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果实中脂肪酸含有14种脂肪酸,其相对含量均在90%以上,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以亚油酸的含量为最高。果实中脂肪酸的组成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达到80%以上,占总脂肪酸的80%左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4.参试单株具有一定的无融合生殖能力,最高的无融合生殖能力达到了13.2%,平均的无融合生殖能力为5.56%。自然授粉的核桃坐果率平均值为68%,是无融合生殖的12倍多。5.早实核桃实生后代的树体及果实性状尤其是核壳厚度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本实验并初步提出筛选出了大果型、壳薄型、矮化型和丰产稳产型等特异优良单株4个。6.利用优良早实核桃品种实生后代建园在我国核桃产区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其前提条件是必须确保种子的纯度。因此,对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议现有实生核桃园的地区进行实生选种与高接换头改造;二是未来新建实生核桃园,要建立规范的采种园,严格控制种源,保证的种子遗传品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引言  10-30
  1.1 问题的提出  10
  1.2 果树性状遗传变异特点及研究进展  10-15
    1.2.1 果树性状遗传变异的特点  10-11
    1.2.2 果树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11-15
  1.3 核桃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5-22
    1.3.1 核桃种质资源的起源、分类及分布  15-16
    1.3.2 核桃种植资源的研究进展  16-18
    1.3.3 国内外核桃生产概况及我国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22
  1.4 早实核桃种质资源的特点及遗传研究  22-24
    1.4.1 早实核桃的形态特征  23
    1.4.2 早实核桃的其他特点  23
    1.4.3 早实核桃早实特性的遗传研究  23-24
  1.5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现象  24-28
    1.5.1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24-27
    1.5.2 无融合生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27-28
    1.5.3 无融合生殖在核桃育种中的意义  28
  1.6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8-30
2. 材料与方法  30-32
  2.1 试验试材  30
    2.1.1 材料  30
    2.1.2 套袋处理  30
  2.2 方法  30-32
    2.2.1 树体生长特性调查  30
    2.2.2 核桃果实品质的测定  30
    2.2.3 核桃果实粗脂肪的测定  30-31
    2.2.4 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31-32
3. 结果与分析  32-39
  3.1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树体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32
  3.2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32-33
  3.3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核仁主要营养成分的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33-35
  3.4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果实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35-37
  3.5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特异优良单株筛选  37
  3.6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的无融合生殖率  37-39
4. 讨论  39-43
  4.1 早实核桃实生后代性状的遗传变异  39-40
  4.2 关于核桃去雄套袋隔离试验的讨论  40-41
  4.3 早实核桃实生建园的发展建议  41-43
5. 结论  43-44
图版说明  44-46
参考文献  46-53
致谢  53-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4

相似论文

  1.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2.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3.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4.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5.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6.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7. 鸡CFL2基因遗传变异及其效应与表达的研究,S831
  8.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不同壳色选育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发育研究,S968.3
  9. 作物品种群体抗性性状基因座定位的新方法研究,S336
  10.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11. 部分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其对品质的作用,S512.1
  12.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13. 小麦籽粒硬度相关基因分子鉴定及PINA蛋白缺失分子机制研究,S512.1
  14.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5.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6. 象草自交后代无性系的饲用价值及生物质能特性初步评价,S543.9
  17.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8.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19.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20.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21.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坚果类(壳果类) > 核桃(胡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