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粲—奇异介子性质的研究

作 者: 邢辉
导 师: 李德民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关键词: 夸克模型 3P0模型 流管破缺模型 粲奇异介子
分类号: O572.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最近BaBar实验组发现了三个新的粲奇异粒子DsI,(2710)、DsJ(2860)和DsJ(3040),人们还不清楚它们的物理本质。在把这些新发新的粒子解释为量子色动力学所预言的非通常的粒子前,排除它们作为通常介子态的可能性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DsI,(2710)、DsJ(2860)和DsJ(3040)的质量和强衰变特性,检验关于它们的实验信息能否在qq图像下得以合理解释。我们首先利用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系统研究了粲奇异介子的质量谱,而后在3P0模型流管破缺模型框架下,计算了DsI(2710)、DsJ(2860)和DsJ(3040)的强衰变性质。结果表明:得到的关于DsI(2710)、DsJ(2860)和DsJ(3040)的实验信息可以在qq图像下得以合理解释。我们的结论是:DsI(2710)可以解释为Ds(23S1)和Ds(13D1)的混合态,DsJ(2860)要么为Ds(23S1)和Ds(13D1)的混合态(DsI(2710)的正交态),要么为Ds(13D3),而DsJ(3040)可以解释为Ds(23P1)和Ds(21P1)的混合态。现有的实验数据不能区分DsJ(2860)的两种可能解释,实验上关于sJ(2860)在Dsη、Ds*η和DK*衰变道的更多信息是区分DsJ(2860)的两种可能解释的关键。另外,我们的计算结果不支持DsJ(2860)是双态结构的假设。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表清单  8-9
图清单  9-10
1 引言  10-13
2 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  13-18
  2.1 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的基本思想  13
  2.2 数值求解  13-18
3 介子衰变的动力学模型  18-23
  3.1 ~3P_0模型  18-20
  3.2 流管破缺模型(Flux-tube Breaking Model)  20-23
4 粲奇异介子的质量谱  23-31
  4.1 采用的势模型  23-26
  4.2 数值结果  26-31
5 D_(sI)(2710)、D_(sJ)(2860)和D_(sJ)(3040)  31-40
  5.1 引言  31-32
  5.2 D_(s1)(2710)  32-35
  5.3 D_(sJ)(2860)  35-38
  5.4 D_(sJ)(3040)  38
  5.5 结论  38-40
参考文献  40-43
个人简历  43-44
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讨论介子—介子散射问题,O572.33
  2. 手征SU(3)夸克模型下重子谱的研究,O572.33
  3. 重介子系统中耦合道效应的研究,O572.33
  4. 散射计算中几个问题的研究,O572.33
  5. 利用共振群方法研究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的Nη相互作用,O572.33
  6. 五夸克态结构,O572.33
  7. 五夸克qq-qq-(?)结构的重子谱研究,O572.33
  8. 强子强衰变性质的研究,O572.33
  9. 轻标量介子的QCD夸克模型,O572.33
  10. 含重味介子和重子的手征夸克模型研究,O572.33
  11. 研究N-Σ和N-Λ相互作用,O572.33
  12. 多夸克态研究,O572.33
  13. 手征SU(3)夸克模型下三夸克强子态的研究,O572.33
  14. 研究包含五夸克(qq+qq+(?))结构的强子态,O572.33
  15. 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双重子ΔΔ和NΩ结构,O572.2
  16. 手征SU(3)夸克模型的Y-N相互作用及轻超核的基态结合能,O572.33
  17. 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张量力对Y-N相互作用及轻超核结合能的影响,O572.24
  18. 手征夸克模型下对Σ超核及Ξ超核的研究,O572.33
  19. 利用共振群方法研究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的N-N相互作用,O572
  20. ATLAS实验Top夸克单轻子道判选条件研究,O572.3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类型 > 介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