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棉花海陆杂种在湛江的雄性育性、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研究

作 者: 侯文华
导 师: 何觉民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雄性育性 生育期 杂种优势
分类号: S5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内外研究结果认为,陆地棉海岛棉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其产量一般介于双亲之间;纤维长度与海岛棉相似;纤维整齐度低于双亲;纤维强度介于双亲之间;纤维细度一般高于双亲;同时对黄萎病、枯萎病表现有相当的抗性。但是,海陆种间杂种一代也存在贪青晚熟、生育期较长,雄性不育、结铃率较低,不孕籽率较高而铃重较轻等问题,难以得到早熟、可育、优质和高产的合理统一。本研究以10个陆地棉雄性不育系为母本,4个海岛棉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设计),通过人工授粉配制40个杂交组合。主要研究分析了海陆杂种一代在湛江的雄性育性与生育期,探索海陆杂种在湛江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各组合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形态性状进行初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40个组合的平均生育期是132.45天,且都在一个大体相同的域值内,介于陆地棉亲本平均生育期与海岛棉亲本平均生育期之间,同时与对照生育期130.33天差异不显著,说明海陆F1杂交种在湛江地区不存在生育期太长的问题。在雄性育性方面,各组合间育性差异极显著:有完全不育株的组合,也有完全可育株的组合,还有8个组合内发现可育株与不育株同时存在。但是,40个组合中,共有12个组合的花粉量在37.00粒/视野以上,与对照37.60粒/视野相当。结铃率在40.00%以上的共有22个,其中A4B4(科杂006A/新海18)、A7B2(石家庄A-1/新海14)、A9B4(浙大杂交棉A-1/新海18)、A10B4(浙大杂交棉A-2/新海18)这4个组合的结铃率都在45.00%以上。在F1花粉量与花药开裂率方面母本陆地棉不育系起的作用较海岛棉要大。找到在湛江雄性可育、且结铃率在45.00%以上的海陆杂交组合,说明海陆种间杂种一代雄性不育、结铃率较低的问题在湛江可以解决。在产量与品质方面,各组合的平均单株铃数高于对照,但单铃重和衣分平均低于对照,小区皮棉产量平均比对照相差较大。组合的平均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3项纤维品质指标则明显优于对照。不同组合间,产量表现与比强度表现变幅较大,而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表现相对稳定。在F1小区皮棉产量方面母本陆地棉不育系起的作用较海岛棉要大,而在纤维长度和比强度方面则是海岛棉起的作用较母本陆地棉要大。A6B1(抗A1/长绒棉203)、A6B2(抗A1/新海14)和A8B2(石家庄A-2/新海14)是产量及品质综合优势表现较好的海陆杂交组合。在形态性状方面,40个组合中有26个组合株型松散,13个组合株型紧凑,茎颜色一般表现紫红或淡紫红;花冠颜色多数都为黄色或浅黄色,形状中等或较大。营养生长旺盛,株高与茎基粗竞争优势明显。组合茎基粗与单株铃数显著相关,株高与纤维长度显著相关,但过高的株高优势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升,也不方便棉花采摘。同时,考虑到湛江地区夏季台风影响,选择茎基粗较粗、株高较低的组合抗倒伏能力强。各组合的单株铃数、单铃重与组合的产量、品质的提升显著相关,特别是单铃重,可作为海陆杂交组合首要的选择指标。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1 前言  11-20
  1.1 文献综述  11-19
    1.1.1 植物杂种优势  11-12
    1.1.2 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12-14
    1.1.3 棉花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14-18
    1.1.4 棉花海陆杂种优势利用出现的问题  18-19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2 材料与方法  20-22
  2.1 试验设计  20
  2.2 调查方法  20-21
  2.3 统计分析方法  21-22
3 结果与分析  22-53
  3.1 海陆亲本及其杂种生育期表现  22-25
  3.2 海陆亲本及其杂种雄性育性分析  25-33
    3.2.1 雄性育性平均表现  25-30
    3.2.2 育性性状间相关分析  30-31
    3.2.3 育性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31-33
    3.2.4 育性性状遗传方差分析  33
  3.3 海陆亲本及其杂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33-46
    3.3.1 产量及品质性状表现  33-40
    3.3.2 产量及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40-45
    3.3.3 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差分析  45-46
  3.4 海陆亲本及其杂种部分形态特征分析  46-53
    3.4.1 部分形态特征平均表现  46-50
    3.4.2 株高与茎基粗的杂种优势分析  50-51
    3.4.3 株高、茎基粗与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51-53
4 结论和讨论  53-56
  4.1 结论  53-54
    4.1.1 海陆杂种生育期  53
    4.1.2 海陆杂种雄性育性  53
    4.1.3 海陆杂种产量与品质  53-54
    4.1.4 形态性状与产量、品质间相关性  54
  4.2 讨论  54-56
    4.2.1 海陆杂种多年生习性的利用  54
    4.2.2 海陆杂种部分形态特征选择  54-55
    4.2.3 海陆杂种不育组合的利用  55
    4.2.4 海陆杂交在湛江要注意的问题  55-56
参考文献  56-63
致谢  63-64
导师简介  64-65
作者简介  65

相似论文

  1.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3.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4.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5.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6. 棉花中两个膜联蛋白基因功能初步分析,S562
  7. SSR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陆地棉抗黄萎病QTL,S562
  8.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9. 陆地棉雄蕊发育耐高温种质资源筛选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S562
  10.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11. 基于SSSL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与杂种优势分析,S513
  12.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13. 基于小孢子培养的青梗菜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S634.3
  14. 1BL.1RS易位及条锈病抗性品种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生理参数变化研究,S512.1
  15. 籼粳交偏型恢复系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S511
  16. 不同生育期杂交晚稻品种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S511.33
  17. 海岛棉再生体系的优化及转化NAC转录子家族基因海岛棉的研究,S562
  18. 农杆菌介导转Bt基因海岛棉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抗虫性鉴定,S562
  19. 百日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S681.9
  20. 石竹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研究,S681.5
  21. 海岛棉组培过程细胞形态特性与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S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