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塔河油田八区奥陶系地质分析及注水开发研究

作 者: 屈丹龙
导 师: 姚军;李子甲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键词: 储层地质特征 碳酸盐岩油藏 奥陶系 注水开发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典型的超深复杂缝洞型油藏,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能力,缝洞储集体在空间分布和发育上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使得油田内部存在着若干个规模大小不一、储集体类型不尽相同的缝洞单元,单元之间不连通,而单元内井间具有一定的复杂连通性。滚动开发近10年的生产动态充分表明,各井揭示的储集体差异显著,开发特征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开展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及注水机理研究,对指导油藏开发十分重要。本论文建立了具有三重储集介质(洞-缝-孔)和等效单重流动介质(缝+洞)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注水吞吐井动态数值模拟和预测;利用相似准则,建立了注水吞吐过程中重力置换的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实现了注水替油过程中油水置换、水锥及各种控水方式机理的模拟;利用等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缝洞型油藏注水吞吐的流动机理、流动规律、地质影响因素和注采参数的模拟方法。本论文在塔河油田八区缝洞性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地下油水流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水开发方式-单井注水替油开发方式。单井注水替油作为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种新型开采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同时有效地利用油田污水进行回注,大幅度地节约了费用开支,值得在相似油田推广和应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12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8
  1.2 主要研究内容  8-9
    1.2.1 单井注水替油  8
    1.2.2 多井缝洞单元注水  8-9
  1.3 技术路线  9-10
  1.4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10-12
第2章 塔河油田八区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12-20
  2.1 塔河油田八区缝洞型储集体特征  12-14
    2.1.1 塔河油田八区地质概况及其储层的特殊性  12-13
    2.1.2 塔河油田八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  13-14
    2.1.3 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14
  2.2 缝洞单元的空间描述  14-17
    2.2.1 缝洞单元概念的提出  14-15
    2.2.2 缝洞单元划分方法及结果  15-17
  2.3 缝洞单元分类评价研究  17-20
    2.3.1 缝洞单元的分类评价  17-18
    2.3.2 缝洞单元的开发特征  18-20
第3章 单井注水替油开采机理及实践  20-52
  3.1 注水替油开采机理研究  20-26
    3.1.1 油水重力置换的物理模拟研究  20-23
    3.1.2 注水替油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23-26
  3.2 单井注水替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6-35
    3.2.1 等效水动力学模拟研究  27-32
    3.2.2 数值模拟研究  32-35
  3.3 单井注水替油实施效果总结  35-37
  3.4 注水替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7-40
    3.4.1 沟通介质的影响  37
    3.4.2 初期产能的影响  37-38
    3.4.3 注水强度的影响  38
    3.4.4 开井工作制度的影响  38
    3.4.5 底水能量对注水效果的影响  38-40
  3.5 注水替油的选井、选层  40-42
    3.5.1 注水替油有效井的共性  40
    3.5.2 注水替油无效井的共性  40-42
  3.6 注水替油注采参数研究  42-52
    3.6.1 注水时机的研究  42-43
    3.6.2 注入量研究  43-45
    3.6.3 注入速度研究  45-47
    3.6.4 关井置换时间  47-50
    3.6.5 开井工作制度  50-52
第4章 单元注水开发机理与实践  52-59
  4.1 缝洞单元井间连通性分析  52-53
    4.1.1 缝洞的连通性规律  52
    4.1.2 连通性的地质成因  52-53
  4.2 缝洞型油藏油水分布规律  53-55
    4.2.1 油水分布模式  53-54
    4.2.2 实际油水分布  54-55
  4.3 缝洞系统的水驱油机理  55-56
    4.3.1 洞穴系统  55
    4.3.2 裂缝系统  55-56
    4.3.3 岩块系统  56
  4.4 多井缝洞单元注水的增产机理  56
  4.5 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实践  56-59
    4.5.1 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试验简况  56-57
    4.5.2 T705单元注水开发情况  57-58
    4.5.3 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试验的结论  58-59
第5章 结论与认识  59-60
参考文献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M油藏W58地区初期开发地质特征研究与方案参数优化设计,P618.13
  2. 牛庄油田王68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研究,TE348
  3. 塔中卡1区块奥陶系岩溶储集体特征研究,P618.13
  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等效计算方法研究,P618.13
  5. 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6. 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P618.13
  7. 阿克库勒凸起海相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8. 延长油区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微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P618.13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P618.13
  10. 堵驱技术在任丘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应用研究,TE357.46
  11. 注水作用下裂缝延伸轨迹研究,TE357.1
  12. 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剩余油分布研究,P618.13
  13. 渤海BZ油田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
  14. 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分布规律及圈闭研究,P618.13
  15. 轮南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属性雕刻研究,P588.245
  16. 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_2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P618.13
  1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理论及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研究,TE312
  18.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地区上古生界储层发育特征研究,P534.4
  19. 塔河油田4区油藏开发动态特征研究,TE331
  20. 塔河油田六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油水分布特征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