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样式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作 者: 王雪峰
导 师: 李忠权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地震解释 构造样式 动力学 应力机制 圈闭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多旋回复杂叠合盆地。其构造位置特殊、后期改造强烈、油气多期成藏,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的外围盆地。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块。本次研究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整理已有的地质、地震及钻井资料,充分运用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理论建立乌尔逊凹陷地层格架,通过应用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扭张构造、重力构造等构造理论方法对乌尔逊凹陷构造样式进行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探讨了乌尔逊凹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并总结了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为下一步油气战略勘探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论文研究,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乌尔逊凹陷发育构造(T04、T3、T31、T4和T5地震反射层)和沉积(T2、T21和T22地震反射层)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2、断陷期乌西控陷断层并非是一条南北向断层,而是由多条呈雁列展布的北东向断层组成,整条雁列式断裂带呈南北向展布;断坳期则由多条近南北向控陷断层构成。乌尔逊凹陷经历了3期大的断裂变形,铜钵庙沉积末期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方向断裂为主,具有张剪变形特征;伊敏组沉积末期以近南北向、北东向以及北西向延伸的断裂为主,断裂的规模大、断穿层位多;青元岗组沉积末期却为压扭性质断裂变形。3、乌尔逊凹陷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到反转多次构造运动,构造样式丰富多样,具有断陷盆地的大多数构造样式,发育各类正断层、正断层组合及正断层相关褶皱。同时,乌尔逊凹陷又带有张扭性质并遭受挤压反转,还发育大量似负花状构造和挤压构造样式。通过本次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组合规律分析,研究区域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挤压构造、扭动构造、反转构造、重力构造样式五种基本构造样式,并且这些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多以近南北向成带状分布。4、通过反转构造样式的分析,可以确定出铜钵庙组沉积后、伊敏组末期和青原岗组沉积后均发生过构造反转。5、通过对东北亚区域地质背景和东北亚沉积盆地形成演化规律分析研究认为:进入滨太平洋构造演化域以后,东北亚大陆主要区域地质背景为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东北亚大陆边缘所发生的地质事件都与此有关。东北亚大陆边缘盆地呈NE、NNE向展布,由西向东顺次进行,由南向北逐渐延伸,呈现出西早东晚、南先北后的规律性。其成因是由于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由早期的10°左右转变成后期80°左右,地幔物质熔融上升的热点不断东移,从而使东北亚沉积盆地的形成西早东晚。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断陷期控陷断层主要是NE、NNE,展布;断坳期和坳陷期控陷断层近SN向展布,其原因:晚侏罗世-早白垩纪,库拉板块NW、NWW向俯冲诱发了地幔柱的升降活动,引起软流圈单向环流和地幔岩浆的底辟作用,导致下地壳在热地幔及其局部环流形成的剪切作用下发生拉伸和减薄,上地壳则发生脆性伸展形成断陷盆地;断坳期和坳陷期则主要受太平洋板块的W-NWW向的俯冲。6、乌尔逊凹陷油气运移与聚集和断层特征及构造样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封堵油气主要因素。断鼻,断背,堑垒构造,变换构造都是油气圈闭主要类型。对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引言  11-20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2
  1.2 研究现状  12-16
    1.2.1 构造样式分析及动力学分析概念方法研究进展  12-13
    1.2.2 盆地构造样式分类  13-14
    1.2.3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研究现状  14-16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思路  16-18
    1.3.1 研究目的  16-17
    1.3.2 研究内容  17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7-18
  1.4 完成的工作量  18-20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0-33
  2.1 区域构造背景  20-27
    2.1.1 海拉尔盆地区域地质位置  20-21
    2.1.2 成盆前大地构造背景及盆地基底  21-24
    2.1.3 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24-27
  2.2 区域地层  27-30
  2.3 沉积特征  30-33
    2.3.1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30-31
    2.3.2 乌尔逊凹陷沉积相展布特征  31-33
第3章 地震剖面解释  33-49
  3.1 层位解释  34-46
    3.1.1 选择骨架剖面  35
    3.1.2 利用测井曲线数据分层  35-38
    3.1.3 合成地震记录对层位的标定及地层对比分析  38-39
    3.1.4 地震剖面不整合面的识别和划分  39-42
    3.1.5 各反射层波组特征及变化规律  42-45
    3.1.6 地层尖灭类型  45-46
  3.2 断层解释  46-47
    3.2.1 剖面断层识别与断点位置确定  46-47
    3.2.2 断层的平面解释与断层组合  47
  3.3 构造解释  47-49
第4章 乌尔逊凹陷构造样式研究  49-81
  4.1 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  49-55
    4.1.1 断裂的展布特征  51-54
    4.1.2 断层活动的特征  54-55
  4.2 乌尔逊凹陷构造样式类型分析  55-78
    4.2.1 伸展构造样式  55-62
    4.2.2 挤压构造样式  62-64
    4.2.3 反转构造样式  64-66
    4.2.4 扭张构造样式  66-74
    4.2.5 重力构造样式  74-78
  4.3 乌尔逊凹陷构造样式平面分布特征  78-81
第5章 乌尔逊凹陷构造动力学分析  81-100
  5.1 东北亚沉积盆地形成及演化模式  81-90
    5.1.1 侏罗纪-早白垩世东北地区火山岩活动特征  81-83
    5.1.2 东北亚地区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83-89
    5.1.3 东北亚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规律  89-90
  5.2 东北亚中新生代盆地动力学机制及演化  90-94
    5.2.1 东北亚中新生代盆地动力学机制  90-92
    5.2.2 盆地构造演化过程  92-94
  5.3 海拉尔盆地动力学机制  94-96
  5.4 乌尔逊凹陷应力机制分析  96-100
第6章 构造与油气关系  100-109
  6.1 海拉尔盆地油藏类型  100
  6.2 构造与油气藏的关系  100-108
    6.2.1 圈闭与油气的关系  100-102
    6.2.2 断裂与油气的关系  102-103
    6.2.3 构造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103-108
  6.3 不整合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108-109
结论  109-110
致谢  110-11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14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3.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4.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5. 基于物理模型的真实感流体实时仿真技术,TP391.41
  6. 涵道式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22
  7.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8. 双足机器人快速步行动力学研究,TP242.6
  9. 准四足被动行走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研究,TP242.6
  10.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11.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12. 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R318.1
  13.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14.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15. 铜渣焙烧改性的实验研究,X758
  16. TiO2表面纳结构对其疏水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4.411
  17.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23.4
  18.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16.33
  19. 莴笋渗透脱水传质动力学及渗后热风干燥特性研究,TS255.52
  20. 大型变压器内局部放电激发超声波的机理及其传播特性研究,TM855
  21. 澳洲坚果干燥特性及力学特性研究,S664.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