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丽 感伤 空灵—韦庄诗词的独特韵致探讨

作 者: 王倩
导 师: 蒙坚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韦庄 清丽 感伤 空灵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韦庄是唐末五代著名诗词作家,是位诗词兼长的代表作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在漫漫求仕之路中写了不少诗词佳作,在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力。但因为唐朝星光灿烂,集大成的诗人不计其数,韦庄的光芒掩盖在众多诗人之下,评论其诗词的论著寥寥无几。他的诗词清丽脱俗又充溢着感伤之味,相当一部分还蕴含着空灵之感,这和韦庄坎坷的人生经历﹑复杂的心理世界﹑高尚的思想境界不无关系。韦庄信奉儒释道,在思想的沉沉浮浮之中去品味人生真谛。这自然而然的晕染了其诗其词,使其既具有“弦上黄莺语”般的清丽韵致,又有“绕弦风雨哀”的感伤韵致以及“轻燕受风”的空灵韵致。本文着重从清丽﹑感伤与空灵三个层面来剥离韦庄诗词的独特韵味,给读者展现一幅完整而又饱含情调的画面。第一部分介绍了清丽的内涵,然后从清新优美的意境、清新秀美的语言、清新疏朗的意象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韦庄诗词的清丽之美;第二部分首先对“感伤”进行界定,然后从诗人个体内部矛盾心理的感伤、个人生命历程的感伤和对社会的感伤三个方面来阐释其诗词的感伤韵致;第三个部分在对空灵进行界定之后,从“本归自然”的清空意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外之致以及“空无”的境界三个方面进行归拢,得出其诗词的空灵之美;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清丽﹑感伤﹑空灵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层的论述。他的诗词在看似率直中含蓄蕴藉,在满溢着伤感的同时又蕴含着空灵。清丽中蕴含感伤,感伤提升了清丽的高度,空灵则进一步升华了清丽与感伤,造就了别样的意境。清丽、感伤、空灵这三个韵致递进而又不断超越,并最终融合在了一起,这给予他的诗词不一样的特色。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前言  8-12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8-9
    (一) 选题依据  8-9
    (二) 选题意义  9
  二、研究现状分析  9-10
  三、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10-12
第二章 韦庄诗词的“清丽”之美  12-20
  一、“清丽”内涵的界定  12-14
  二、韦庄诗词清丽的审美内涵  14-20
    (一) 清丽优美的意境  14-16
    (二) 清新秀美的语言  16-18
    (三) 清新疏朗的意象  18-20
第三章 韦庄诗词的感伤美  20-29
  一、“感伤”的界定  20-21
  二、韦庄诗歌感伤的审美内涵  21-27
    (一) 迷茫惆怅凄凉——个体的感伤  21-24
    (二) 无奈同情激愤——忧国忧民的感伤  24-26
    (三) 彷徨惆怅繁杂—矛盾心理造就的感伤  26-27
  三、感伤的意象与悲情的典故  27-29
第四章 韦庄诗词的空灵美  29-36
  一、“空灵”的内涵  29-30
  二、韦庄诗词的空灵美  30-36
    (一) “本归自然”的清空意境  30-32
    (二) 崇尚“空无”的虚空境界  32-34
    (三)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外之致  34-36
第五章 清丽、感伤、空灵的融合  36-39
  一、对清丽的返寻—感伤  36-37
  二、对感伤的超越—空灵  37-38
  三、清丽、感伤、空灵的交融  38-39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I207.42
  2. 韦庄诗歌研究,I207.22
  3. 陈翔鹤小说创作论,I207.42
  4. 关于大伴家持和歌的纤细感的考察,I313
  5. 论赵树理小说创作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I207.42
  6. 超越唯美与崇尚崇高,I207.25
  7. 白居易感伤诗研究,I207.22
  8.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感伤美研究,I206.2
  9. 论“80后”小说的叙事声音,I207.42
  10. 论苏童小说中的“感伤”格调,I207.42
  11. 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意识,I207.22
  12.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I207.22
  13. 李白文学思想新探,I206.2
  14. 论中国当代平面设计中的空灵意境,J524
  15. 法之无法 常之非常,J209.2
  16. 魏秀仁及其《花月痕》研究,I207.419
  17. 韦庄诗研究,I207.22
  18. 林徽因诗歌寻美,I207.25
  19. 北原白秋的创作童谣的研究,I313.074
  20. 论井伏鳟二的“感伤文学”,I313.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