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第一恒磨牙不同方案正畸治疗后水平向的位置改变及影响因素

作 者: 胡启慧
导 师: 单丽华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支抗 第一恒磨牙 头影测量 面型 年龄 性别 位移
分类号: R78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支抗控制是决定错牙合畸形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就必须认真处理支抗设计问题,影响支抗设计的因素非常复杂。目前对不同治疗方案支抗牙位置的量化研究很少,对骨型、智齿的存在等因素探讨不够。本实验通过比较第一恒磨牙不同正畸治疗方案(拔除第一前磨牙、拔除第二前磨牙、拔除第一前磨牙种植体支抗、非拔牙四种支抗)固定矫治器治疗前后的位置改变,分析支抗类型、拔牙与否、面型、第三恒磨牙存在与否、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第一恒磨牙前移量的关系,为了指导临床进行精确的支抗设计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样本选择: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正畸科选择恒牙期病例5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16.2岁。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4组:拔除第一前磨牙传统支抗组(A组)、拔除第二前磨牙传统支抗组(B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种植体支抗组(C组)、非拔牙治疗组(D组)。取A组病例按年龄分为成人组(>18岁)和青少年组(<18岁);按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第三磨牙是否存在分为存在组与不存在组。均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片第一恒磨牙牙冠和牙根位置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方法:在头颅侧位片中,以腭平面为X轴,从翼上颌裂点Ptm点作腭平面的垂线RL为Y轴,通过测量软件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和牙根到Y轴的距离,精确到0.01mm。同一人操作,三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第一恒磨牙不同正畸治疗方案后的位置改变A组:U6s-Y(T2-T1) 2.14 mm,U6a-Y(T2-T1) 1.62mm,L6s-Y(T2-T1) 2.49mm,L6a-Y(T2-T1) 2.42mm,经配对T检验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U6/PP(T2-T1),L6/PP(T2-T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U6s-Y(T2-T1) 3.71 mm,U6a-Y(T2-T1) 2.97mm,L6s-Y(T2-T1) 4.53mm,L6a-Y(T2-T1) 4.22mm,经配对T检验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U6/PP(T2-T1),L6/PP(T2-T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根和近中牙尖到Y轴的测量值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根和近中牙尖到Y轴的测量值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第一磨牙前移量明显大于A组(P<0.05)。2不同面型拔除第一前磨牙后第一恒磨牙前移量的比较低角组:U6s-Y(T2-T1) 0.61mm,U6a-Y(T2-T1) 0.59mm。L6s-Y(T2-T1) 1.46mm,L6a-Y(T2-T1) 1.40mm。高角组:U6s-Y(T2-T1) 4.74mm,U6a-Y(T2-T1) 2.85mm。L6s-Y(T2-T1) 5.18mm,L6a-Y(T2-T1) 3.87mm。均角组:U6s-Y(T2-T1) 3.08mm,U6a-Y(T2-T1) 2.51mm。L6s-Y(T2-T1) 2.87mm,L6a-Y(T2-T1) 2.23mm。各组结果经方差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患者磨牙前移最明显,低角患者磨牙前移量最小,均角患者居中。说明患者本身垂直骨面型对治疗过程中磨牙支抗有一定的影响。3不同年龄患者拔除第一前磨牙后第一恒磨牙前移量的比较。成人组: U6s-Y(T2-T1) 1.44mm,U6a-Y(T2-T1) 1.03mm。L6s-Y(T2-T1) 1.46mm,L6a-Y(T2-T1) 1.43mm。青少年组:U6s-Y(T2-T1) 3.71mm,U6a-Y(T2-T1) 2.58mm。L6s-Y(T2-T1) 4.39mm,L6a-Y(T2-T1) 3.26mm。各组结果经独立两样本t检验比较,青少年组比成人组移动距离明显大(P<0.01)。4不同性别拔除第一前磨牙后第一恒磨牙前移量的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5第三磨牙对拔除第一磨牙后第一恒磨牙前移量的影响存在组: U6s-Y(T2-T1) 3.79 mm,U6a-Y(T2-T1) 2.98mm。L6s-Y(T2-T1) 3.06mm, L6a-Y(T2-T1) 2.13mm。不存在组:U6s-Y(T2-T1) 2.19mm,U6a-Y(T2-T1) 1.51mm。L6s-Y(T2-T1) 0.53mm,L6a-Y(T2-T1) 0.40mm。经独立两样本t检验,第三磨牙存在组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根和近中牙尖到Y轴治疗前后位移量比不存在组明显多(P<0.01)。结论:1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第一恒磨牙均发生了明显前移。拔除第一前磨牙后,上颌第一恒磨牙向前移动1.62~2.14mm,下颌第一磨牙向前移动2.42~2.49mm,大约占拔牙间隙的1/3~1/4,拔除第二前磨牙后,上颌第一恒磨牙向前移动2.97~4.53mm,下颌第一磨牙向前移动4.22~4.53mm,大约占拔牙间隙的1/2~1/3。拔除第二前磨牙后第一恒磨牙前移量比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大1mm以上。2拔牙治疗中使用种植体支抗,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第一磨牙位置未发生明显移动,倾斜角度也无显著变化。拔牙间隙绝大部分由内收前牙占据,可以更好的改善面型。3不拔牙治疗患者在未使用推磨牙装置时,第一磨牙位移及倾斜角度均未发生明显改变。4在拔除第一前磨牙的情况下,磨牙移动量与面型明显相关,高角患者向前移动距离大于均角患者大于底角患者。面型因素对于磨牙移动的影响上颌比下颌表现的更明显。5第三磨牙的存在会使第一磨牙更容易发生前移。上颌的影响要比下颌大。6成人磨牙前移量小于青少年。7性别因素对磨牙前移量的影响不大。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基于DSP的集成光栅细分数显装置的研制,TH822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4. 空间交会对接运动模拟器线位移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TP273
  5.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6. 胡子鲶Dmrt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时空表达,S917.4
  7.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8.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9.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0.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巢区和领域研究,Q958.1
  11. 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本计量研究,D630.3
  12.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咀嚼肌超声形态与颅面组织形态关系的研究,R783.5
  13. 648例胃癌回顾性分析,R735.2
  14. 复杂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综合矫治,R783.5
  15. 天龙山濒危植物丽豆的环境生态学研究,Q948
  16. 三丁基锡对海洋腹足类种群的生态风险评价,X174
  17. 两种泥鳅中CYP1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S917.4
  18. 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骨型开(牙合)矫治中的应用,R783.5
  19.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20. 决策者情绪、性别与建议者专业水平对建议接受的影响,B842.6
  2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口腔正畸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