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猫栉首蚤生物学及不同地理种群系统进化研究

作 者: 吴丹丹
导 师: 孙凡;孟凤霞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猫栉首蚤 生物学 地理种群 核糖体DNA间隔1区
分类号: S85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本论文对猫栉首蚤生物学进行研究,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进化关系。现场调查了云南、山东和北京农村或城乡交界处猫栉首蚤的分布、宿主类型和季节发生规律;研究了实验室种群猫栉首蚤产卵量、发育周期、血便、耐饥力、体重及吸血量等生物学特征;采集了云南、新疆、上海、青岛、北京5个地理种群猫栉首蚤样品;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猫栉首蚤种内系统发育情况,进而探讨蚤与宿主是否因地理隔离而在种内产生了分化。主要结论如下:现场调查发现,各调查点居民饲养家犬较多,北京郊区每户约1-2只,青岛农村每2户一只,家犬蚤感染率在20%以下;家猫的养殖数量较少,北京每村只有1-2户养猫,青岛前疃村为5户养猫,而野猫的数量较多,猫的蚤感染率达到100%,并且一年四季都有猫栉首蚤存活。猫栉首蚤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时间为18.8 d,发育周期较短;蚤孵化率为82.3%、结茧率为69.6%、羽化率69.0%,雌雄蚤性比为2.35:1;雌性大白鼠或雄性大白鼠作为供血动物对猫蚤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即猫栉首蚤繁殖不存在宿主性别的依赖性。猫蚤产卵量与产血便量有关:雌性大白鼠供血的猫栉首蚤产卵量与产血便量呈双峰曲线,雄性大白鼠供血的猫栉首蚤产卵量与产血便量呈单峰曲线,两者变化形状不同但趋势相同,即产卵量多时产血便量也会多,而随着产卵量的日益减少,产血便量也明显下降。猫栉首蚤在湿度相同条件下,温度低时耐饥力强于温度高时、饥饿蚤的耐饥力强于吸血蚤的耐饥力,温度为17℃时,饥饿蚤的耐饥力最高达81天,是在同样温湿度条件下仅饱血过一次蚤的耐饥力的近7倍,并高于持续供血条件下蚤的寿命。大白鼠株猫栉首蚤和猫株猫栉首蚤体重不同,前者显著小于后者;用猫、狗、大白鼠和小白鼠的血液研究其吸血性,发现大白鼠株蚤对大白鼠血液表现出极端偏好,猫株蚤则偏好猫血,两种蚤产生了宿主特异性分化。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猫栉首蚤ITS-1序列,结果显示:采自五个地理区145匹猫栉首蚤样本中,共发现了12个位点的碱基变异、缺失、插入等现象,最大遗传距离为0.006,构建了NJ树和UPGMA树,种群基因相似度达99%以上。在自然环境中猫仍为此蚤主要宿主,分析认为可能人为交流活动的增多促进了各地猫的交流继而增多了蚤类的基因交流,故种内稳定性好。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5
  1.1 引言  8
  1.2 猫栉首蚤概述  8-9
    1.2.1 猫栉首蚤分类学地位  8
    1.2.2 猫栉首蚤鉴别特征  8-9
    1.2.3 猫栉首蚤饲养与繁殖  9
  1.3 蚤类生物学研究概况  9-11
  1.4 猫栉首蚤对人类的危害  11-12
    1.4.1 直接危害  11
    1.4.2 间接危害  11-12
  1.5 核rDNA的ITS序列在蚤类研究中的应用  12-14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5
2 猫栉首蚤在家养家栖动物体外寄生感染情况调查  15-20
  2.1 材料与方法  15-16
    2.1.1 调查材料  15
    2.1.2 调查方法  15-16
    2.1.3 生物安全问题  16
  2.2 结果与分析  16-19
    2.2.1 调查区域概况  16-17
    2.2.2 北京、青岛、云南家养动物的饲养和蚤类的感染调查  17-19
  2.3 讨论  19-20
3 猫栉首蚤生物学特征  20-28
  3.1 材料和方法  20-22
    3.1.1 实验材料  20-21
    3.1.2 实验方法  21-22
  3.2 结果与分析  22-26
    3.2.1 猫栉首蚤吸食雌雄大白鼠血液的产卵量  22-23
    3.2.2 猫栉首蚤由卵到成虫和各虫期的发育率  23-24
    3.2.3 猫栉首蚤血便量及与产卵量关系  24
    3.2.4 猫栉首蚤耐饥力  24-25
    3.2.5 猫栉首蚤体重及吸血量  25-26
  3.3 本章小结  26-28
4 不同地理种群猫栉首蚤rDNA ITS-1序列分析  28-38
  4.1 材料与方法  28-31
    4.1.1 实验材料  28
    4.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8-29
    4.1.3 实验方法  29-31
    4.1.4 ITS-1序列测定  31
    4.1.5 ITS-1序列数据分析  31
  4.2 结果分析  31-36
    4.2.1 猫栉首蚤的ITS1 PCR扩增  31-33
    4.2.2 不同样本间的变异  33-36
    4.2.3 系统发育关系  36
  4.3 讨论  36-38
结论  38-40
参考文献  40-4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5-46
致谢  46-47

相似论文

  1.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2.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研究,G633.91
  3.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4.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5.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6.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7. 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G633.91
  8.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9.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0.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11. 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及迁飞生物学研究,S435.112.3
  12. 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讨,G633.91
  13. 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N09-68和HN09-83株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S852.65
  14. 山羊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827
  15.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16.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17.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若干生物学性能研究,S917.4
  18. 人TLT-2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R392
  19. 脑瘤的基因网络建模与分析,R739.4
  20. 牙冠延长术后观察,R783
  21.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寄生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