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优化试验研究

作 者: 胡向博
导 师: 张智强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聚羧酸系减水剂 大单体 酯化反应 负载催化剂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分类号: TU528.04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能力强、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显著、能降低混凝土收缩、有害物质含量极低等特点,这些技术性能特点赋予混凝土出色的工作性、良好的强度发展以及优异的耐久性,十分符合现代混凝土工程的需要,具有综合的技术性能及环保优势。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方法及发展趋势,并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入手,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了含羟基、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PEO)等基团的具有梳型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用于合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大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A),探讨了不同类型及用量的带水方式、复合型阻聚剂、固载催化剂对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大单体酯化率的影响,成功制备出酯化率大于99%的大单体。采用自制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A)和甲基丙烯酸(MAA)试剂,在不同引发体系下合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系列)。分别探讨了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甲基丙烯酸(MAA)以及引发剂过硫酸铵(PASM)的用量对减水剂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的影响,研究了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亚铁盐和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亚铁盐三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各组分用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减水剂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的影响,确定了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条件下,减水剂合成温度降低了20-30℃。所合成的减水剂为水泥折固掺量0.25-0.3%、水灰比为0.29时,减水率大于28%,其净浆流动度达250-260mm,30min流动度保持率大于95%。通过对自制大单体及PC减水剂红外光谱分析,自制PC溶液的表面张力、吸附量的测定,探讨了该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探讨了自制大单体的贮存稳定性,自制PC减水剂与不同品种水泥相容性。探讨了自制PC减水剂对混凝土的较好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可调控的凝结时间、正常范围内的泌水率和引气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1 绪论  9-21
  1.1 概述  9
  1.2 国内外现状  9-15
    1.2.1 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概述  9-10
    1.2.2 国外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0-13
    1.2.3 国内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3-15
  1.3 课题目的及意义  15-16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7
    1.4.1 研究目标  16
    1.4.2 研究内容  16-17
  1.5 技术路线  17-18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7 预期目标  18
  1.8 可行性论证  18-21
2 试验原料、装置与试验方法  21-31
  2.1 试验原料  21-24
    2.1.1 合成减水剂原料与装置  21-22
    2.1.2 性能测试用原料  22-24
  2.2 试验装置、仪器  24-26
    2.2.1 酯化反应装置  24-25
    2.2.2 共聚反应装置  25
    2.2.3 试验仪器  25-26
  2.3 试验方法  26-31
    2.3.1 体系酸值及酯化率的测试方法  26
    2.3.2 不饱和单体含量的测试方法  26-27
    2.3.3 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测试方法  27
    2.3.4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搅拌  27
    2.3.5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测试方法  27
    2.3.6 混凝土拌合物减水率的测试方法  27-28
    2.3.7 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差的测试方法  28
    2.3.8 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的测试方法  28
    2.3.9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测试方法  28
    2.3.10 凝土拌合物泌水率比的测试方法  28-29
    2.3.11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29
    2.3.12 红外光谱的测定方法  29
    2.3.13 固体颗粒表面吸附量的测定方法  29-31
3 大单体的合成试验研究  31-51
  3.1 大单体酯化反应原理  31-33
  3.2 大单体合成试验结果与分析  33-50
    3.2.1 均匀设计法初探大单体合成配比  33-36
    3.2.2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对大单体配比的优化  36-39
    3.2.3 不同带水方式对大单体酯化率的影响  39-42
    3.2.4 阻聚剂对酯化率的影响  42-47
    3.2.5 催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7-49
    3.2.6 MPEG 分子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9-50
  3.3 本章小结  50-51
4 减水剂合成试验研究  51-63
  4.1 减水剂的合成机理  51-52
  4.2 减水剂的合成工艺流程  52-53
  4.3 减水剂合成工艺参数的确定  53-62
    4.3.1 减水剂的正交试验设计  53-54
    4.3.2 SMAS 掺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4-55
    4.3.3 MAA 掺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5
    4.3.4 引发剂掺量、浓度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5-57
    4.3.5 温度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7
    4.3.6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7-61
    4.3.7 MPEG 分子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61-62
  4.4 本章小结  62-63
5 大单体及减水剂性能试验研究  63-75
  5.1 大单体红外光谱分析  63-64
  5.2 减水剂红外光谱分析  64-66
  5.3 PC1 溶液的表面张力  66
  5.4 PC1 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66-67
  5.5 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研究  67-68
  5.6 减水剂匀质性检测指标  68-69
  5.7 减水剂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69-73
    5.7.1 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减水率及抗压强度的影响  69-70
    5.7.2 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影响  70-71
    5.7.3 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影响  71-72
    5.7.4 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  72
    5.7.5 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影响  72-73
  5.8 大单体储存稳定性研究  73
  5.9 本章小结  73-75
6 结论及建议  75-77
  6.1 结论  75
  6.2 后续研究  75-76
  6.3 创新之处  76-77
致谢  77-79
参考文献  79-83
附录  83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3

相似论文

  1.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23.4
  2. 衣康酸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U528.042.2
  3.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的试验研究,TE667
  4. 棉籽油生物柴油制备的试验研究,TE667
  5. 有机锡化合物在酯类香料合成中催化性能的研究,TQ655
  6. MCM-41负载双齿氮钯,双齿膦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O621.2
  7. 渗透蒸发膜用于酯化反应的研究,TQ203
  8. 聚碳酸酯与酸酐基团的反应能力研究,TQ320.1
  9. 金属铟促进下醛的“一锅”烯丙基化反应研究,O621.25
  10. 无催化酯化合成苯甲酸苄酯的动力学研究及其在苯甲酸精制过程中的应用,TQ245.1
  11. 全氟壬烯氟两相体系及其在酯化和硝化反应中的应用,O621.25
  12. 离子液体催化脂肪酸酯化反应的研究,O643.32
  13.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CeO_2的制备及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TK6
  14. 手性液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TN104.3
  15. 水性油墨用苯丙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638
  16.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TE667
  17. 大豆酸化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工艺过程模拟,TE667
  18. 增效型乙二醇硬脂酸酯合成工艺研究,TQ622
  19. 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固体酸催化剂及催化精馏工艺研究,TQ225.241
  20. MCM-41负载钯、钌配合物在碳—硫键和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O643.32
  21. 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制备,TQ320.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材料 > 非金属材料 > 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 > 一般性问题 > 原料及辅助物料 > 外加剂 > 减水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