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室温熔盐镀铝—氧化法制备铝化物阻氘层技术研究

作 者: 张桂凯
导 师: 李炬
学 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专 业: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关键词: 铝化物 室温熔盐电镀 不锈钢 阻氚层
分类号: TL6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氚对包容自身的金属结构材料仍具有高的渗透能力。氚的渗出可产生氚量的损失以及环境的放射性危害。在氚包容材料表面制备能够抑制氚渗出的涂层(阻氚层)是减少氚向环境逃逸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解决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涉氚系统中高温组件氚渗透问题的关键技术。FeAl/Al2O3铝化物阻氚层是公认具有优良阻氚性能与自修复功能的涂层。然而,目前的涂层制备方法还未能满足实用化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制备方法:采用室温熔盐电镀铝方法先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一定厚度的铝镀层,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富铝的Fe-Al涂层,最后经过氧化在Fe-Al层表面形成Al2O3膜,并在21-6-9、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开展了涂层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采用AlCl3-EM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室温熔盐体系在21-6-9钢上获得结合牢固的纯铝电镀层。镀层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结构致密,由数微米大小、均匀分布的等轴状晶粒生长而成。镀前处理、电流密度、电镀温度和电镀时间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电化学清洗前处理能显著提高镀层结合强度;镀层颗粒尺寸随电流密度、沉积温度和电镀时间增加而增大,但电流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镀层总厚度随电镀时间增加呈近似的线性增长关系。确定了较优的室温熔盐电镀铝工艺,并在1Cr18Ni9Ti不锈钢实物上取得满意的镀覆效果。2.大气中、650-750℃下通过1-30h的热处理,在21-6-9不锈钢表面形成成分渐变、冶金结合的Fe-Al涂层。涂层厚度3-30μm,结构致密,双层或三层结构,成分由表面向基体中心逐渐从Al基化合物转变为Fe基化合物。涂层厚度除与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和预镀Al层厚度相关外,还受冷却速率的影响。大体上,Fe-Al涂层厚度(hFe-Al)与温度(T)、时间(t)和Al镀层厚度(hAl)间的关系为:hFe-Al=2.39×106t1/2h1/2Al exp[-116900/(RT)]。涂层形成过程受原子扩散控制,分为1)初始Fe-Al合金形成,2)Fe-Al涂层生长和3)Fe-Al涂层扩散退火三个阶段。3.根据合金选择性氧化原理,采用700℃、低氧分压(Ar、10-2O2)氧化工艺,在21-6-9、1Cr18Ni9Ti不锈钢Fe-Al涂层表面制得结合牢固、致密的、100-300nm的Al203膜。最终所制涂层由微米级厚的FeAl/Fe3Al扩散层及纳米级的γ-Al2O3外层组成,层间及界面均无空洞。较优的氧化工艺为Fe-Al涂层700-750℃、10-2O2、Ar中氧化100-200h。4.在1Cr18Ni8Ti不锈钢结构容器表面制备的FeAl/Al2O3铝化物阻氚层外表美观、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600-727℃涂层使容器的氘渗透率降低2-3个数量级,涂层抗750℃-室温冷热循环10余次。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21
  1.1 研究背景  8-9
  1.2 阻氚层的材料选择与发展概况  9-11
    1.2.1 阻氚层的材料选择  9
    1.2.2 阻氚层的发展概况  9-11
  1.3 铝化物阻氚层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  11-15
    1.3.1 热浸铝法(HDA)  11-12
    1.3.2 包埋渗铝法(PC)  12-13
    1.3.3 真空等离子喷涂法(VPS)  13-14
    1.3.4 不锈钢结构容器表面阻氚层制备  14-15
    1.3.5 现有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  15
  1.4 室温熔盐电镀铝的研究现状  15-19
    1.4.1 AlCl_3-BPC熔盐镀Al  15-16
    1.4.2 AlCl_3-EMIC熔盐镀Al  16-18
    1.4.3 AlCl_3-TMPAC熔盐镀Al  18
    1.4.4 室温熔盐电镀Al的机理  18-19
  1.5 课题研究思路  19-21
    1.5.1 制备方法提出  19-20
    1.5.2 研究内容  20
    1.5.3 研究目标  20-21
第二章 21-6-9及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室温熔盐镀Al技术  21-36
  2.1 引言  21
  2.2 实验方法  21-24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23
    2.2.2 实验过程  23
    2.2.3 镀层组织结构表征  23-24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35
    2.3.1 AlCl_3-EMIC熔盐合成  24-25
    2.3.2 镀层组织与性能  25-30
    2.3.3 工艺参数对Al镀层形成的影响  30-34
    2.3.4 AlCl_3-EMIC熔盐镀Al工艺条件确定  34
    2.3.5 不锈钢结构件实物镀Al  34-35
  2.4 本章小结  35-36
第三章 镀铝21-6-9不锈钢表面Fe-Al涂层制备技术  36-54
  3.1 引言  36
  3.2 实验方法  36-37
  3.3 实验结果  37-48
    3.3.1 Fe-Al涂层的表面形貌  37
    3.3.2 Fe-Al涂层的截面形貌  37-40
    3.3.3 Fe-Al涂层的物相结构  40-43
    3.3.4 工艺参数对涂层形成的影响  43-47
    3.3.5 500℃热处理后涂层的形貌与成分  47-48
  3.4 讨论  48-52
    3.4.1 Fe-Al涂层的形成过程  48-50
    3.4.2 Fe-Al涂层生长动力学模型  50-51
    3.4.3 不锈钢成分对涂层形成的影响  51-52
  3.5 热处理工艺的确定  52
  3.6 本章小结  52-54
第四章 21-6-9及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Fe-Al涂层氧化技术  54-66
  4.1 引言  54
  4.2 实验方法  54-56
    4.2.1 实验设计依据  54-55
    4.2.2 实验方法  55-56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6-64
    4.3.1 10~(-2)PaO_2中氧化后21-6-9钢表面涂层  56-58
    4.3.2 Ar中氧化后1Cr18Ni9Ti钢表面涂层  58-62
    4.3.4 氧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62-63
    4.3.5 讨论  63-64
  4.5 氧化后涂层的物相组织  64-65
  4.6 本章小结  65-66
第五章 不锈钢表面铝化物阻氚层的性能测试  66-74
  5.1 阻氘渗透性能  66-72
    5.1.1 测试原理与方法  66-67
    5.1.2 实验样品  67-68
    5.1.3 结果与讨论  68-72
  5.2 抗热震性能  72-73
    5.2.1 测试原理与方法  72
    5.2.2 结果  72-73
  5.3 本章小结  73-74
第六章 结论  74-75
致谢  75-76
参考文献  76-81
附录  81

相似论文

  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素体连接体材料的性能研究,TM911.4
  2. 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效应研究,X705
  3. 活性自由基聚合用于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的研究,O631.3
  4. 油井管用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合金化研究,TG142.71
  5. 不锈钢光亮退火炉燃烧与余热回收节能技术研究,TG155.1
  6. 乙烯裂解炉蒸汽过热段集合管凸缘失效分析,TQ221.211
  7. 干切削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切削加工性能的研究,TG142.71
  8. 开放式精密激光切割数控系统研究,TG485
  9. 基于ABAQUS的不锈钢材料切削过程的模拟与数值分析,TG501
  10. 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及其实验和仿真,TM911.4
  11. 2205双相不锈钢腐蚀性能的研究,TG142.71
  12. 2205双相不锈钢热加工性能和不锈钢复合板力学性能的研究及预测,TG142.71
  13. 316LN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研究,TG407
  14. 核反应堆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研究,TG142.71
  15. 先进反应堆候选材料的微结构分析,TL341
  16. 核电相关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TL341
  17. TC4钛合金与304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方法研究,TG457.1
  18. 不锈钢纤维及织物的防辐射性能研究,TS106
  19.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韧性与组织规律性研究,TG457.11
  20. 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的等离子喷涂制备及性能研究,TG174.442
  21. 双相不锈钢2205中厚板TMCP工艺的研究,TG335.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原子能技术 > 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 > 聚变工程技术 > 聚变堆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