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储层隔夹层模型研究

作 者: 王健
导 师: 徐守余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孤岛油田 河流相 隔夹层 建模 剩余油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储层隔夹层研究,是揭示油藏非均质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隔夹层的存在使得储集层被分割成多个不连通或半连通的流动单元,从而控制了储集层内部流体的运动。油田实践表明,油田开发至高、特高含水期,储层隔夹层的类型、分布等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对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储层内部隔夹层的分布、隔夹层三维模型建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隔夹层的研究首先是从岩心观察分析开始的,通过岩心标定测井,建立夹层的测井曲线识别标准,对未取心井进行夹层判别,再以此为基础分析夹层的类型、成因及分布模式等。孤岛地区馆陶组上段主要发育一套河流相沉积,其中馆上段的馆5~馆6砂层组为一套辫状河沉积,馆上段的馆3~馆4砂层组逐渐过渡到曲流河沉积。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成因包括:洪水落洪期泥质沉积、洪水期水动力局部减弱形成的泥粉质沉积、每期洪水中能量波动成因的夹层以及不同时期河道沉积之间的细粒微相等。其中点砂坝中的泥质侧积层以及心滩坝中的泥质落淤层分别为曲流河和辫状河中最为典型的、发育最广的泥质夹层。以中一区馆6砂层组为例,统计了区内1000多口井各小层隔夹层单井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作出各小层隔层及夹层的等厚图,分析了各小层隔夹层的分布。隔夹层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本文选取随机模拟方法,通过统计100多口井资料,建立了馆65小层Z12-9井组夹层模型及馆63-1-馆63-2隔层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空间分布规律。隔夹层的存在,对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形态、产状的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并提出针对不同类型隔夹层,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6
  1.1 研究意义  9
  1.2 研究现状  9-13
    1.2.1 储层隔夹层的概念  10
    1.2.2 储层隔夹层分类方法  10-11
    1.2.3 储层隔夹层识别  11-12
    1.2.4 储层隔夹层井间预测及模型建立  12-13
    1.2.5 储层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  13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4
    1.3.1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13-14
    1.3.2 技术路线  14
  1.4 论文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  14-16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  16-20
  2.1 区域地质背景  16-17
  2.2 地层发育特征  17-18
  2.3 孤岛油田开采现状  18-20
第三章 储层沉积特征  20-29
  3.1 河流相沉积一般特征  20-21
  3.2 馆3~馆6 河流相储层沉积特征  21-29
    3.2.1 岩性特征  21
    3.2.2 结构特征  21-23
    3.2.3 沉积构造及韵律组合  23-24
    3.2.4 沉积微相特征  24-29
第四章 储层隔夹层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29-44
  4.1 隔夹层识别标准  29-31
    4.1.1 隔夹层岩电特征  29-31
    4.1.2 隔夹层灰色识别  31
  4.2 隔夹层成因  31-34
    4.2.1 沉积作用形成的泥(粉砂)质隔夹层  32-33
    4.2.2 成岩作用形成的钙质隔夹层  33-34
  4.3 隔夹层分布特征  34-44
    4.3.1 辫状河隔夹层分布特征  34-40
    4.3.2 曲流河隔夹层分布特征  40-44
第五章 储层隔夹层模型建立  44-60
  5.1 储层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44-47
    5.1.1 确定性建模  44-45
    5.1.2 随机建模  45-46
    5.1.3 储层建模的原则  46-47
  5.2 夹层模型建立  47-53
    5.2.1 沉积微相特征  47-48
    5.2.2 Z12-9 井组夹层模型建立  48-53
  5.3 隔层模型建立  53-60
    5.3.1 沉积微相特征  54
    5.3.2 Z13-710 井组隔层模型建立  54-60
第六章 隔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  60-65
  6.1 夹层分布位置对剩余油的影响  60-61
  6.2 夹层产状对剩余油的影响  61-62
    6.2.1 平行层面夹层与剩余油  61-62
    6.2.2 斜交层面的夹层与剩余油  62
  6.3 馆4~4 边滩内夹层与油气开发  62-64
  6.4 挖潜措施  64-65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70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0-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常压塔石脑油干点软测量建模研究,TE622.1
  2. 非正交面齿轮齿面建模及加工误差分析,TH132.41
  3.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4.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5. 面向SMDA的服务建模方法及工具实现,TP311.52
  6. 导弹虚拟试验可视化技术研究,TP391.9
  7. 飞行模拟中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CDU组件设计与仿真,TP391.9
  8. 基于测量的Internet链路延迟建模,TP393.4
  9. 基于测量的Internet延迟分析与建模,TP393.4
  10. 空中目标抗干扰识别跟踪系统,TN215
  11. 军队后勤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2. 内衣人台的雏形设计,TS941.2
  13. 拖拉机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及液压系统设计,S219.02
  14.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15. 面向RIA开发模型的研究,TP311.5
  16. 虚拟手术中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TP391.41
  17. 基于模型的小麦根系可视化研究,S512.1
  1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19.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20. 板球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TP13
  21. 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的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X78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