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欧美混合居住政策的效应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 者: 刘学良
导 师: 孙斌栋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混合居住 社会混合 公共住房 居住空间分异 欧洲 美国
分类号: F2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应对贫困集中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混合居住已经成为欧美等国未来城市住房政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欧美混合居住政策及实践的发展演化和效应研究对我国解决日趋严重的居住空间分异,指导城市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欧美等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了其所造成的贫困集中及其它社会问题,总结归纳了欧美等国所采取的混合居住政策和对这些政策的效应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脉络,分析了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变机制,探讨了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实施混合居住的必然性。最后,依据我国国情,分析了欧美混合居住政策对我国的适用性,并对我国混合居住政策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混合居住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其提出是为了避免由工业化带来的阶层间的空间隔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阶层冲突和社会不和谐,但混居发展初期仅仅是社会活动家所提出的设想以及付诸的实验,且其进一步发展被一战、二战所打断。二战后,为应对严重的住房短缺,欧洲各国政府都承担起恢复和增加住房的责任,混合居住在新城建设中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实施。八十年代以后,各国住房短缺均得到基本解决,公共住房的市场化及分配制度的变化,使得欧洲一些国家出现“剩余化”,弱势群体地理集中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九十年代后期,为应对贫困集中,社会混合再次复兴,其混居政策包括住房所有权类型多样化政策和新发展地区的规划管理两大政策。欧洲混居政策效应研究主要结论为:混居并没有或者很少带来社会交往的提高,也因此几乎不存在所谓的模范效应;显著降低了弱势群体的地理集中问题;确实带来了住房和物质生活环境的提高;社会混合确实给邻里声誉带来益处,但也可能产生紧张和冲突;对于混居与个人收入和就业的关系,欧洲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不过几项瑞典的研究表明,混居对就业和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欧洲混合居住政策的实施效果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但也存在较多争议,有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美国混合居住政策的提出及发展与公共房屋政策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30-4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公屋建设起步;50-70年代初,随着政府大规模建造公共住房,弱势群体大规模集中于此,再加上独特的种族隔离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隔离日趋严重,但由于种族歧视在该时期的敏感性,该问题并没有引起政府和学界的足够重视。70-80年代,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对贫困集中问题的担忧使得政府对公共住房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由直接参与公屋建设转变为向住房需求者提供补贴,这一时期典型的混居政策为Section 8计划及Gautreaux计划。90年代以后,较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贫困集中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福利依赖等,议会因此于1992年和1994年分别通过了HOPEⅥ政策和MTO政策,公共房屋政策全面进入以分散贫困集中、追求社会混合的新阶段。美国学者对三大混居政策Section 8、HOPEⅥ和MTO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Section 8计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反贫困集中计划,其实施带来了安全感和居住满意度的显著提高,但对社会交往和就业机会的影响并不明显;HOPEⅥ计划提高了复兴邻里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带来了居民满意度的提升和犯罪率的下降,但也存在原公屋居民回迁较少等问题;MTO计划仅在巴尔的摩、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等五个城市实施,该计划为获得关于邻里影响更具说服力的证据而采用实验的方式,随机分配合格家庭到实验组、对比组和控制组等三组中,研究显示MTO计划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明显,也确实提高了实验者的住房和邻里状况,但对对成年人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并存在自我选择机制保障该计划目标的实现,花费太高、规模较小而不可能扩展到服务整个住房优惠券计划等问题。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主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居住空间基本呈现出内城主要是高密度混杂的胡同、里弄等老式住区,外围则大多是因职业类型而分布不同的单位大院。转型期,经济因素逐步主导居住空间的发展,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明显。我国居住空间演化其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和政府的相互作用,历史因素和自然背景是其演化基础,社会因素影响甚微,交通技术因素则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明显,势必引起弱势群体的大规模地理集中和阶层间空间资源的不平等及阶层矛盾的扩大,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分割,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我国有必要也应该大力实施混合居住。借鉴欧美经验,考虑我国国情,我国应打破目前住房政策的分层体系,避免住房政策加速居住空间分化;谨慎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避免人为因素加剧贫困集中;积极推动公共住房政策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由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特殊性,我国混合居住现阶段应重点加强对新发展地区的规划管理。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5
第一章 导论  15-18
  1.1 选题意义  15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和发展趋势  15-17
    1.2.1 国内研究概述  15-16
    1.2.2 国外研究概述  16
    1.2.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17
  1.3 结构安排  17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7-18
第二章 欧洲混合居住模式及启示  18-28
  2.1 欧洲混居发展历程  18-22
    2.1.1 混居思想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18
    2.1.2 二战后混居思想的发展  18-20
    2.1.3 1970年代以后的住房市场化以及贫困集中的加剧  20-21
    2.1.4 1990年代后期混居思想的复兴  21-22
  2.2 采取的对策  22-23
  2.3 混居效应  23-25
    2.3.1 社交网络和模范效应(role model effect)  23-24
    2.3.2 集中贫困的分散  24
    2.3.3 住房质量和公共设施水平  24-25
    2.3.4 居民态度和地区声誉  25
    2.3.5 就业与收入  25
  2.4 存在的问题  25-26
  2.5 结论与启示  26-28
    2.5.1 欧洲混居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市场经济带来的贫困集中和注重公平的历史人文传统  26-27
    2.5.2 欧洲混居政策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其不足也反应了混居作用的有限性  27-28
第三章 美国混合居住模式  28-40
  3.1 美国混居发展历程  28-31
    3.1.1 公屋建设的起步(30-40年代)  28-29
    3.1.2 公屋的大规模建设与混居政策的萌芽(50-70年代初)  29
    3.1.3 公屋政策调整与混居政策实践的开始(70-80年代)  29-30
    3.1.4 混居政策的全面提出与实施(90年代至今)  30-31
  3.2 采取的混居政策及效应  31-37
    3.2.1 Section 8计划与延伸的Gautreaux计划  31-34
    3.2.2 HOPE Ⅵ计划  34-36
    3.2.3 MTO计划  36-37
  3.3 依然存在的问题  37-38
  3.4 结论与启示  38-40
    3.4.1 混居的实施总体积极,但对成人就业、薪水和福利依赖影响并不明显  38
    3.4.2 政策实施成本高昂,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并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仍需要对混居计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38-40
第四章 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动力机制  40-58
  4.1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脉络  40-50
    4.1.1 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  40-42
    4.1.2 改革开放至今:转型期  42-50
  4.2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  50-54
    4.2.1 历史因素和自然背景  50-51
    4.2.2 市场因素  51-52
    4.2.3 政府因素  52-53
    4.2.4 社会因素  53-54
    4.2.5 交通等技术因素  54
  4.3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可能的后果及混居的必然性  54-58
    4.3.1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可能的后果  54-55
    4.3.2 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的未来走势分析及混居政策的重要意义  55-58
第五章 我国混居政策的路径选择  58-66
  5.1 欧美混居政策对比研究  58-60
  5.2 欧美混居政策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60-62
  5.3 我国混居模式的路径选择  62-66
参考文献  66-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4-75
后记  75-77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3.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4.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5. 平顶山烤烟综合质量评价及与美国烤烟的对比分析,S572
  6. 美国服装专业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G269.712
  7.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8.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9. 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822.335.1
  10. 美国篮球运动演绎的文化,G841
  11. 中国男子篮球与美国男子篮球的比较研究,G841
  12. 美国办公家具设计理念研究及实践,TS665.5
  13. 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K153
  14. 克拉拉·巴顿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实践研究,K712
  15.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6. 目前美国专利法的若干议题研究,DD913
  17.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X321-09
  18.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19. 美国中小学州级统一考试制度探析,G639.712
  20.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21.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城市经济管理 > 房地产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