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博客受众的媒介使用研究

作 者: 梁赛楠
导 师: 王晓玉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广播电视艺术学
关键词: 生产性受众 微博客 媒介使用 调查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19次
引 用: 3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新的媒介形式产生。在科技发展与社会革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一种名为“微博客”的新兴媒体一经出现便成为了媒体和IT业界关注和谈论的焦点。一些学者认为其改变了人类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真正践行着从传统媒体“织网”到全民总动员参与“织网”的网络个性化进程。因此,笔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微博客。选取怎样的角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呢?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受众观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传播中的说者与听者之间的界限渐渐变得模糊,今天的受众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观众或者听众,他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能动性和个人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已经可以决定媒介信息传播的方向、内容和效果。媒介的使用者——受众,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约翰·费斯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受众观——生产性受众。它的出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受众的新思路,也引发了传播学研究从“媒介对受众做了什么”到“受众需要怎样的媒介”的转变。因此,笔者将研究的重点指向微博客受众媒介使用研究。我们有必要了解微博客的受众是呈现出怎样特征面貌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媒介使用需求和偏好是怎样的,微博受众使用程度与其个人属性有无相关性?笔者在本文中通过调查实证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接下来,笔者以前人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受众媒介使用的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微博客受到受众追捧的深层原因:它满足了当代“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受众需求;掌握着“远近”恰到好处的心理距离;是一种草根性、个性化“自我”的突出表达。同时笔者还分析了影响受众媒介使用和体验的负面因素。尽管微博客在受众媒介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盈利模式不明朗、缺乏信息把关人、内容监管困难重重,同质化无差异竞争、垃圾信息泛滥以及如何提高受众的使用粘连性,调动非活跃受众的使用积极性等负面性问题,但笔者相信:微博客绝不是昙花一现。在当今这个以受众为核心的时代,媒体只要把充分地尊重受众的地位、了解受众的媒介喜好,满足受众的现实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探索受众媒介使用的最佳方式,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新的交流模式中得到继续发展和完善。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大胆预测了微博客这一新型媒体未来的发展模式,认为微博客可能或正在发展成为受众个性化的新闻传播和接受平台;成为新一代的拥有海量信息存储的实时搜索引擎;亦或成为又一体现民主政治、大众参政议政、网络议政新载体。笔者认为,关于微博客受众媒介使用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法方式对于全国近500名微博客用户媒介使用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首创性。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微博客对人类的认知、行为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如何检验并提高微博客的传播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受众,都将是一次有益且有意义的探索。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绪论  11-17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4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6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6-17
第一章 微博客生产性受众相关概念  17-30
  第一节 微博客的概念及新媒介特征  17-20
  第二节 微博客与其他媒体的比较  20-22
  第三节 微博客在国内外的发展格局  22-28
  第四节 生产性受众观与微博客  28-30
第二章 微博客受众媒介使用调查  30-46
  第一节 分析方法  30-31
  第二节 问卷设计  31-33
  第三节 问卷分析  33-43
  第四节 研究发现  43-46
第三章 影响微博客受众媒介使用的因素  46-56
  第一节 微博客遭遇受众热捧之因  46-52
  第二节 影响微博客受众使用的负面因素  52-56
第四章 微博客未来几种受众媒介使用模式设想  56-61
  第一节 个性化的新闻传播和接受平台  56-59
  第二节 海量信息存储的实时搜索引擎  59-60
  第三节 政府与人民的即时沟通交流场  60-61
结语  61-63
附录  63-71
  我国微博客受众媒介使用问卷调查  63-71
参考文献  71-73
后记  73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3.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4.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7.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8. 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G633.91
  9.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10. 广州市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学研究,G633.3
  11.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12.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13.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14.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15.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G633.6
  16. 三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G633.96
  17. 江苏省小型拖拉机性能指标的检测与调查,S219.07
  18. 上海地区竹种调查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与应用,S795
  19.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20.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2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G65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