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

作 者: 杨慧娟
导 师: 杨素群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公共外交
分类号: D8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个内政和外交共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更是不仅取决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然而客观事实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国际社会有些人一直都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我国的和平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迫切需要。公共外交正是这样一种外交形式,它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传统外交无法比拟的优势。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外交公开化、大众传播的发展及在此影响下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外交活动,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指一国政府或经政府授权的组织、个人,通过公开的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外国公众对该国的了解及对该国内外政策的支持,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外交活动。此后,公共外交成为世界各国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公共外交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公共外交为研究契机,试图在贯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公共外交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公共外交的概述部分。本部分首先对公共外交兴起的背景作了简单的说明,接着在对公共外交与相近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内涵作出了具体界定。同时,本部分还对中国公共外交及其发展历程做出了细致阐述,主要从中国公共外交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内容和任务的角度阐明了其日趋成熟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主要是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提出开展公共外交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迫切需求,并且从三个方面来阐明中国和平发展对公共外交的迫切需求,发展公共外交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成功实践的详细论述,来寻找中国公共外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公共外交作为国际社会了解、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会议上阐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是文章的落脚点,基于上述对公共外交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阐述,尝试对当下开展中国公共外交的途径进行探索,指出开展公共外交应加大支持力度,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树立正确的受众观,加强公共外交的针对性;丰富交往形式,开展多层次的公共外交;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导言  10-15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10-11
  (二) 研究现状及评价  11-13
    1.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1
    2.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11-13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5
    1. 研究方法  13
    2. 主要创新点  13-15
一、公共外交概述  15-25
  (一) 公共外交的兴起  15-16
  (二) 公共外交概念辨析  16-19
    1. 公共外交与相近概念辨析  16-18
    2. 公共外交的内涵及特征  18-19
  (三) 中国的公共外交及其发展  19-25
    1. 中国公共外交简述  19-20
    2.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  20-25
二、开展公共外交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迫切需求  25-34
  (一) 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  26-29
    1. 国家形象及其重要价值  26-27
    2. 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的挑战  27
    3. 公共外交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作用  27-29
  (二)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29-32
    1. 软实力的内涵及其发展  29-30
    2. 公共外交是发挥中国软实力作用的重要途径  30-32
  (三) 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  32-34
    1. 和谐世界的提出  32
    2. 公共外交有利于和谐世界的建构  32-34
三、和平发展背景下中国公共外交的成就与问题  34-44
  (一) 中国公共外交的成功实践  34-41
    1. 从“中国年”到“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  34-36
    2. 从国际广播到互联网:媒体外交倍受重视  36-39
    3. 从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公众人物的表达:中国形象逐步得到认同  39-41
  (二)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分析  41-44
    1. 重视程度不够  41-42
    2. 投入严重不足  42-43
    3. 管理机制不顺  43
    4. 方式方法不够灵活  43-44
四、和平发展背景下加强中国公共外交的政策建议  44-48
  (一) 加大支持力度,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  44-45
  (二) 树立正确的受众观,加强公共外交的针对性  45-46
  (三) 丰富交往形式,开展多层次的公共外交  46-47
  (四) 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  47-48
注释  48-53
参考文献  53-5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57-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下的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研究,D820
  2. 互联网公共外交作用研究,D822
  3. 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822.3
  4. 霸权稳定论的演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820
  5. 邓小平解决国际争端思想研究,D829
  6. 论和平发展时期中国新型海权的构建,D993.5
  7. 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D820
  8. 国家品牌化与公共外交齐头并进?,D822
  9. 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建构研究,D922.6
  10.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体系的转变,D820
  11. 实力上升与国家形象构建,D820
  12. 9·11事件后美国公共外交研究,D871.2
  1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D820
  14. 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以对外涉藏问题为例,D822
  15. 论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D820
  16.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下中日关系的协调策略,D822.3
  17.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挑战与战略选择,D820
  18. 南海争端对中国和平发展影响探析,D820
  19. 批判与超越:传统儒家和谐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D820
  20.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解析,D82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