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建构研究

作 者: 贾洪毅
导 师: 段燕华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信息传播 机制
分类号: D9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国力”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硬实力”已有显著提高,然而“软实力”的增强却不如人意。公共外交力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国家提出并重视,然而对公共外交相关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尚未解决,如:公共外交的内涵、公共外交的主体、公共外交信息的有效传播等。这些都有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面对国际舆论大环境,如何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消除彼此的误解,是我国公共外交的主要目标。本文认为公共外交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的传播,一套成熟完善的信息传播机制可以使我国的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更加有效。本文以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为研究对象。作者首先从公共外交及其信息传播机制的概念及发展进程入手,对我国现有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运行结构、运行方式和相关制度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现行机制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公共外交机构职能分散、媒介组织影响力有限、信息传播的可信度不高、网络媒介竞争力不强、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等;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作者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和制度建构三方面提出了建设和完善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议和具体措施。在研究中,本文借用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搜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与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将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与其他国家相关内容的横向比较,吸收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认为解决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中的问题,需要遵循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公共外交机构,合理统筹国内的媒介组织和民间公共外交组织,使其各尽其职,以形成合力。同时尽快完善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制度,使我国的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有法可依、依法传播。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公共外交视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首先对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依据梳理了我国公共外交的信息传播机制。通过借用传播学中关于信息传播的理论系统的分析了现有机制的问题及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1
  1.1 问题由来及研究目的  7-8
  1.2 研究综述  8-9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9-11
    1.3.1 研究方法  9-10
    1.3.2 研究思路  10-11
2 公共外交及其信息传播机制概述  11-17
  2.1 公共外交的产生  11-13
    2.1.1 公共外交与宣传  11-12
    2.1.2 公共外交概念的变迁  12-13
  2.2 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内涵  13-15
  2.3 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15-17
3 我国现有的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  17-27
  3.1 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组织结构  17-21
    3.1.1 公共外交机构及其职能  17-19
    3.1.2 主要对外媒介组织  19-21
  3.2 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运作方式  21-24
    3.2.1 大众传播方式  21-23
    3.2.2 人际传播方式  23
    3.2.3 网络传播方式  23-24
  3.3 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相关规制  24-27
    3.3.1 新闻发言人制度  24-25
    3.3.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5
    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  25-27
4 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35
  4.1 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30
    4.1.1 公共外交的职能机构过于分散  27-28
    4.1.2 公共外交机构缺乏信息采集职能  28-29
    4.1.3 国内媒介组织的影响力有限  29-30
    4.1.4 民间组织的力量尚显薄弱  30
  4.2 运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0-33
    4.2.1 大众传播的可信度不高  30-32
    4.2.2 人际传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2
    4.2.3 网络传播处于劣势  32-33
  4.3 相关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35
5 我国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35-41
  5.1 完善信息传播机制的组织结构  35-36
    5.1.1 建立主导型的公共外交机构  35
    5.1.2 促进媒介组织的良性发展  35-36
    5.1.3 合理合法地统筹民间组织  36
  5.2 优化现有信息传播机制中的运作方式  36-38
    5.2.1 加强对受众的研究  36-37
    5.2.2 积极联合海外华人的力量  37
    5.2.3 借助国外媒介组织的力量  37-38
  5.3 建立健全信息传播机制的配套制度  38-41
6 结论  41-43
致谢  43-45
参考文献  45-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9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4.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6.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7.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8.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9.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0.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1.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2.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3. 基于SOA的Portal定制系统的优化与实现,TP311.5
  14.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5.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7.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18.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19.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20.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21.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