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曹禺早期剧作的意象建构和象征意蕴

作 者: 于欢欢
导 师: 翟德耀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曹禺早期剧作 “围”的意象 “逃”的意象 具象“围城” 抽象“心城” 大器早成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曹禺的早期剧作《雷雨》、《日出》、《北京人》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它们存在着象征人生状态的共同符号——意象。意象作为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不仅构成了剧作的重要元素,昭示了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而且丰富了剧作的意蕴,承载了作家厚重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第一章,探寻曹禺早期剧作中的意象建构。从所指层面看,可以归纳为两类形态——“围”与“逃”:“井”、“笼”、“坑”、“泥沼”所建构的“围”的意象昭示了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困窘和生存的痛苦;“门”与“窗”所暗示的“逃”的意象则昭示了现代人从困境中逃脱的艰难和突围的无望。从能指层面看,“围”与“逃”的意象形象地折射了曹禺独特的人学观念。第二章,探究意象背后的象征意蕴。《雷雨》、《日出》、《北京人》贯穿着同一主题即对人生状态的追问,对生命价值的探寻。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难以逃脱的生存境遇即“具象‘围城’”中,通过对“‘围城’即樊笼”、“‘围城’即地狱”、“‘围城’即棺材”三个方面的系统剖析,具体地展现出现代人生存的沉重和虚妄,还原了曹禺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和思考。而对“抽象‘心城’”的进一步阐发,则从更深层次上对人物的生存悲剧进行了剖析和挖掘,展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艰难。第三章,探讨曹禺早期剧作创作成功的缘由。时代风云的洗礼、特殊的家庭背景和个人身世、古今中外文学熏陶造就了曹禺独具的戏剧观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作家悲悯的个性特质和对生存哲学的高度关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引论  9-11
第一章 意象建构:“围”与“逃”的人生状态  11-18
  第一节 “围”与“逃”的意象设置  11-16
  第二节 意象折射了曹禺的人学观念  16-18
第二章 象征意蕴:人生如同“围城”  18-30
  第一节 具象“围城”——难以逃脱的生存困境  19-26
    (一) “围城”即樊笼  19-22
    (二) “围城”即地狱  22-24
    (三) “围城”即棺材  24-26
  第二节 抽象“心城”——挣不开的精神桎梏  26-27
  第三节 无望的突围和无力的挣扎  27-30
第三章 大器早成:曹禺创作意象建构成功的缘由  30-37
  第一节 创作的强大内驱力:时代感触  30-32
  第二节 生存体验与文学熏陶  32-35
    (一) 苦闷而又悲伤的童年  33
    (二) 文学与心灵的共振  33-35
  第三节 对生存哲学的执着探究  35-37
结语  37-38
注释  38-41
参考文献  41-4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3-44
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3.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4.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5.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6.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7.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8.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9.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10.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1. 《大宋宣和遗事》研究,I207.412
  12. 论《格萨尔》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习俗,I207.9
  13.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14. 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I207.419
  15. 藏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I207.9
  16. 从敦煌词牌的流传论词之别体,I207.23
  17.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18. 用生命擦拭生命,I207.42
  19. “异次元”的玫瑰,I207.25
  20. 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I207.42
  21. 达·阿尤尔扎纳小说研究,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