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质谱法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基因耐药突变的比较研究

作 者: 肖婷
导 师: 谢建萍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直接测序法 质谱法 核苷(酸)类药物
分类号: R51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耐药位点的突变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MALDI-TOF MS是一种快速、早期、准确发现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耐药位点的检测方法。方法:1、病例来源:(1)研究组:收集90例服用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药物治疗1年以上,HBV-DNA仍大于500copies/ml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并根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情况分为6个组。(2)对照组:同时收集10名HBsAg阳性时间超过6个月,肝功能正常,HBV-DNA>1×105 copies/ml,始终未予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2、检测方法:(1)采用MALDI-TOF MS检测HBV P基因已知11个变异位点的变异情况;基于SEQUENON公司质谱仪及配套芯片-试剂盒技术,通过TYPE4.0软件分析结果。(2)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采用ABI3730XL测序仪,通过SequenceNavigator软件分析得出序列。结果:1、两种方法检出结果比较:在服用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药物的90例病例血清中,MALDI-TOF MS测得53例耐药变异的病例,共86个耐药突变位点,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仅检测出19例耐药变异的病例,共29个耐药突变位点,MALDI-TOF MS检出数明显高于直接测序法,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两种检测方法均没有发现已知的耐药变异位点。2、两种方法检测DNA的灵敏性比较:HBV-DNA水平在500-1000copies/ml的12例血清中,MALDI-TOF MS测得6例出现耐药变异位点,检出率50%,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在此病毒水平下未检出耐药变异位点;在相同的HBV-DNA水平下,MALDI-TOF MS变异检出数(率)均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ALDI-TOF MS检测准确性的结果分析:MALDI-TOF MS检测结果中,所用药物与拉米夫定耐药位点相关的5组中,检测到的变异位点与该药物已知的常见变异位点完全相符,相符率100%;单用阿德福韦酯组检出的变异位点与该药物已知的常见变异位点只部分相符,相符率70%。结论:1、MALDI-TOF MS对已知耐药位点的检出数(率)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2、MALDI-TOF MS对已知耐药位点的检出的DNA灵敏性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3、MALDI-TOF MS准确性高,检测到已知耐药位点和实际用药耐药位点的相符率高。4、MALDI-TOF MS是为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反弹的患者提供早期、灵敏、准确的发现已知南药位点的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英文缩写词表  11-12
第一章 前言  12-1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5-21
  2.1 病例收集  15-16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6
  2.3 血清存放  16
  2.4 MALDI-TOF MS  16-19
  2.5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  19-20
  2.6 统计学分析  20-21
第三章 结果  21-29
  3.1 100例病例MALDI-TOF MS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  21-24
    3.1.1 90例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病例MALDI-TOF MS检测结果  21-23
    3.1.2 90例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病例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  23-24
    3.1.3 10例未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病例检测结果  24
  3.2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24-25
    3.2.1 两种方法变异检出数(率)的比较  24-25
    3.2.2 两种方法在不同病毒DNA水平检出数(率)的比较  25
  3.3 MALDI-TOF MS检测准确性的结果分析  25-29
    3.3.1 不同药物组变异位点的组合形式  25-28
    3.3.2 不同药物组的变异与相应药物变异位点的相符率  28-29
第四章 讨论  29-32
第五章 结论  32-33
参考文献  33-40
综述  40-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4. 绿茶提取物EGC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机理研究,R285
  5.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6.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β2-肾上腺素激动剂方法的研究,TS207.3
  7. LC-MS/MS法研究黄体酮乳膏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R96
  8. 迟发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与CRX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R774.1
  9.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10.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11.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72周临床疗效观察,R512.62
  1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R692.3
  13. 温度影响体外培养大鼠精原细胞SCF/c-kit增殖通路及细胞周期,R698
  14.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CHST6基因突变及组织病理学研究,R772.2
  15. 中国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IGT/IFG患者患者成对盒基因6基因突变/变异的筛查,R587.1
  16. 恩替卡韦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特征、质粒构建及其挽救治疗,R512.62
  1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R554.6
  18. 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HCV/HBV/梅毒新发感染及高危行为变化的研究,R181.3
  1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O657.63
  20.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21. C57BL/6小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中细胞因子研究,R512.6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病毒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 > 乙型肝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