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多幅照片的人体三维重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 者: 盛伟
导 师: 万琳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软件工程
关键词: 人体三维重建 特征点三维重建 分部位逐层重建 纹理贴图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体三维建模表示根据所获得的人体三维数据,建立具有真实感的三维人体模型。人体三维建模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种:第一种使用各种人体数据采集方法获得真实人体的数据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完全绘制三维人体模型。第二种方法是人体三维重建,即根据所获取的真实人体的数据,对标准三维人体模型重建,得到具有真实感的三维人体模型。相对而言,第一种方法的建模精度较高,但建模成本也高。如何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获得精度较高的三维人体模型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多幅照片的人体三维重建,借助基于特征点的人体三维重建方法的思想,提取图片中人体的相关数据,对标准人体模型进行重建。如果仅仅依靠基于特征点的人体三维建模方法,只能够得到与照片中人体轮廓大体相似的三维人体模型。针对基于特征点的人体三维重建方法的不足,首先对经过特征点调整后的三维人体模型进行剖切,分成头、脖、躯干、手臂、手掌、腿、脚几个部位。然后对图片进行预处理,提取图片轮廓并把轮廓分为头、脖、躯干、手臂、手掌、腿、脚几个部位,采取坐标加部位标志的存储结构存储轮廓点数据。将模型中各个部位对应于所提取轮廓数据的各个部位,然后进行分部位逐层重建,得到最终的三维人体模型。最后对所得的三维人体模型按各部位,对应图片中相应部位的坐标,提取真人的纹理信息,加载到三维人体模型上,得到具有真人纹理及高相似度形态的三维人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征点重建的基础上,继续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分部位逐层重建,重建后的三维人体模型在在保证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建模精度。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4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13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13-14
2 关键技术综述  14-21
  2.1 图像预处理技术  14-15
  2.2 人体建模方法介绍  15-18
  2.3 OpenGL 三维图形软件包介绍  18-20
  2.4 本章小结  20-21
3 人体三维重建系统分析与设计  21-41
  3.1 3DS 文件结构分析  21-24
  3.2 人体三维重建系统的总体设计  24-26
  3.3 人体三维重建系统的功能设计  26-40
  3.4 本章小结  40-41
4 人体三维重建系统的实现  41-53
  4.1 开发环境的选择  41-42
  4.2 人体三维模型数据结构的定义  42-46
  4.3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46-51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52
  4.5 本章小结  52-53
5 总结与展望  53-55
  5.1 全文总结  53-54
  5.2 展望  54-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59

相似论文

  1. 人体大脑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可视化研究,R322
  2. 面向真实感三维建模的纹理贴图技术研究,TP391.41
  3. 计算机辅助三维整形外科手术关键技术研究,TP399-C8
  4. 基于正交图像的人脸建模技术研究,TP391.41
  5. 植物叶子枯萎虚拟关键技术研究,TP391.41
  6. 3D实时渲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7. 三维数据建模与处理技术研究,TP391.41
  8. 基于图像的人脸建模技术研究,TP391.41
  9. 天象三球仿真及CAD,TP391.9
  10. 基于OpenGL的地球物理数据可视化软件实现,TP391.9
  11. 三维图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TP391.41
  12. 刑事案件现场三维重建与可量测系统,TP274
  13. 基于三维重建的脊椎几何形态统计模型研究,TP391.41
  14. 基于视频定位的电子白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6
  15. 基于粒子系统的烟火模拟技术的研究及实现,TP391.41
  16. 基于样例的表情生成方法研究,TP391.41
  17. 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视化研究与实现,P631.44
  18. 基于左右斜侧面照片的三维人脸纹理合成方法研究,TP391.41
  19. 多视频立体播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391.41
  20. 不规则区域纹理提取与3D模型贴图,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