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四个飞蝗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和分析

作 者: 江东阳
导 师: 黄原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东亚飞蝗 亚洲飞蝗 西藏飞蝗 线粒体基因组 种群基因组学
分类号: S4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长PCR和Sub-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中国飞蝗的四个种群——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和香格里拉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组装、注释和分析。比较分析了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和新疆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和香格里拉种群、海南种群、非洲飞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研究了七个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四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分别为:西藏飞蝗15903 bp,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15901 bp,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15886 bp,香格里拉种群15898 bp。四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37个线粒体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并有长度为1033~1034 bp的A+T丰富区。2.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和香格里拉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蛋白编码区、tRNA和rRNA均具有A/T偏向性。临沧种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的A+T含量最高,为77.5%,西藏飞蝗的线粒体全基因组A+T含量最低,为75.3%。3.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和香格里拉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具有相似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向性。线粒体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的使用与基因组所编码的tRNA反密码子匹配情况关系不大,而与密码子第三位点的碱基组成紧密相关。密码子第三位点为A或T的氨基酸的使用频率最高。4.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和香格里拉种群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中,COI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特殊起始密码子ATTA,ND5基因终止密码子均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终止密码子均为TAA或TAG。5.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和香格里拉种群线粒体基因组的tRNA除tRNASer(S-AGN)均缺少DHU臂外,其余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tRNA二级结构均存在一定数目的碱基错配现象。大部分为G-U错配,其他错配较少。6.西藏飞蝗、亚洲飞蝗的松潘种群和新疆种群、东亚飞蝗的临沧种群、香格里拉种群、海南种群、非洲飞蝗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均具有保守模块Block A、Block B、Block E1、BlockE2、和Block F。Block E1、Block E2两个区域同它们之间的序列可以形成茎环二级结构,参与复制起始的调控。7.非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与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为姐妹群;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3个种群并未形成单系群,而是与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组成单系群,拥有共同的祖先,该起源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不同。8.松潘种群与新疆种群为一个单系群。松潘种群不是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而应是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部分 前言  11-25
  1 飞蝗研究概况  11-16
    1.1 飞蝗分类地位及分布  11-12
    1.2 飞蝗研究进展  12-14
    1.3 我国不同地理区系飞蝗关系和历史演化过程的讨论  14-16
  2 种群基因组学  16-22
    2.1 种群基因组学的起始、技术基础和概念  16-18
    2.2 关于种群基因组学的重要假设  18-20
    2.3 种群基因组学的研究步骤  20-22
  3 线粒体基因组  22-23
    3.1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22-23
    3.2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和进化特点  23
  4 本项研究的意义  23-25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25-37
  1 实验材料  25-28
    1.1 标本的采集、保存与鉴定  25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5-27
    1.3 生物信息学软件  27-28
  2 实验方法  28-33
    2.1 总DNA提取  28
    2.2 总DNA检测  28-29
    2.3 PCR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29-32
    2.4 Sub-PCR扩增产物测序  32-33
  3 序列编辑和组成分析  33-34
    3.1 测序结果的片段拼接  33
    3.2 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定位与注释  33
    3.3 序列组成分析  33
    3.4 RNA的二级结构的预测  33-34
  4 七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34-35
  5 七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35-37
    5.1 数据来源和数据集组成  35
    5.2 数据集系统发育信号检验  35-36
    5.3 建树方法  36-37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37-42
  1 总DNA的提取  37
  2 PCR扩增及产物纯化  37-38
  3 测序结果及序列拼接  38-41
  4 去重复和序列调零  41-42
第四部分 西藏飞蝗线粒体基因组  42-51
  1 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特征  42-44
    1.1 基因组结构  42-44
    1.2 基因重叠区和基因间隔区  44
    1.3 核苷酸组成特点  44
  2 蛋白质基因  44-48
    2.1 蛋白质基因碱基组成偏向性分析  44-45
    2.2 蛋白质基因密码子使用  45-48
  3 tRNA基因  48
  4 rRNA基因  48
  5 A+T丰富区  48-51
第五部分 东亚飞蝗松潘种群线粒体基因组  51-58
  1 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特征  51-53
    1.1 基因组结构  51-53
    1.2 基因重叠区和基因间隔区  53
    1.3 核苷酸组成特点  53
  2 蛋白质基因  53-54
    2.1 蛋白质基因碱基组成偏向性分析  53-54
    2.2 蛋白质基因密码子使用  54
  3 tRNA基因  54-55
  4 rRNA基因  55
  5 A+T丰富区  55-58
第六部分 东亚飞蝗临沧种群线粒体基因组  58-65
  1 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特征  58-60
    1.1 基因组结构  58-60
    1.2 基因重叠区和基因间隔区  60
    1.3 核苷酸组成特点  60
  2 蛋白质基因  60-61
    2.1 蛋白质基因碱基组成偏向性分析  60-61
    2.2 蛋白质基因密码子使用  61
  3 tRNA基因  61-62
  4 rRNA基因  62
  5 A+T丰富区  62-65
第七部分 东亚飞蝗香格里拉种群线粒体基因组  65-72
  1 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特征  65-67
    1.1 基因组结构  65-67
    1.2 基因重叠区和基因间隔区  67
    1.3 核苷酸组成特点  67
  2 蛋白质基因  67-68
    2.1 蛋白质基因碱基组成偏向性分析  67-68
    2.2 蛋白质基因密码子使用  68
  3 tRNA基因  68-69
  4 rRNA基因  69
  5 A+T丰富区  69-72
第八部分 七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72-79
  1 七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比对结果  72-73
  2 七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比较  73-76
  3 七个飞蝗种群的控制区分析  76-79
第九部分 七个飞蝗种群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79-85
  1 碱基替代饱合性分析  79-80
  2 g1检验  80-81
  3 PTP检验  81
  4 构建系统发育关系树  81-83
    4.1 简约法建树  81-82
    4.2 最大似然法建树  82
    4.3 贝叶斯系统发育推论  82-83
  5 讨论  83-85
结论  85-87
参考文献  87-98
致谢  98-99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9

相似论文

  1.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2. 东方田鼠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Y染色体部分序列的测定及分析,Q953
  3. 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不同地理居群的nrDNA ITS1序列的比较分析,Q963
  4. 圆舌浮蛙(Occidozyga martensi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新蛙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Q78
  5. 泽鳄(Crocodylus palustris)和菲律宾鳄(Crocodylus mindor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鳄目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Q951
  6. 两爪鳖和山瑞鳖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在龟鳖目中的系统学地位,Q78
  7. 黄缘盒龟和黄额盒龟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及闭壳结构龟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Q78
  8. 两种纽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Q75
  9. 莫名等蜉Isonychia ignota和中国拟短丝蜉Siphluriscus chinensis线粒体基因全序列的测定,Q75
  10. 绿僵菌侵染对东亚飞蝗发育的影响研究,S433
  11. 犬猫带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S852.734
  12. 安徽省东亚飞蝗发生规律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S433.2
  13. 东亚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及蛋白纯化,Q78
  14. 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S433
  15. 东亚飞蝗有机磷抗性相关羧酸酯酶基因的特性及功能研究,S433
  16. 东亚飞蝗蜕皮相关基因Lm-TSP功能分析及其可变剪接体克隆,S433
  17. 环境胁迫对西藏飞蝗成虫取食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S433.2
  18. 基于RNAi的东亚飞蝗otd基因功能研究,Q75
  19. 东亚飞蝗染色体核型、C-带、N-带及G带的研究,S433
  20. 东亚飞蝗染色体显带研究,S433.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直翅目害虫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