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 者: 蔡洪兵
导 师: 税安泽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过渡金属氧化物 红外辐射基料 红外辐射涂料 发射率 抗热震性
分类号: TQ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和MnO2为主要原料,并以少量的CuO和CoO为辅助料,根据TG-DSC测试结果,分别在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条件下进行了烧成,通过急冷和缓慢冷却制备了红外辐射基料。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堇青石和粘结剂,制备了抗热震性能优良的红外辐射涂料,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原料配方。最后通过XRD、SEM、FT-IR、XPS、光谱发射率测试等现代测试方法对红外辐射涂料的物相、微观结构、内部离子化学价态及辐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主要结果如下:1.对Fe-Mn-Cu-Co体系进行了堇青石和粘结剂的掺杂改性,制得了高抗热震性、高辐射率红外辐射涂料,其全红外波段的光谱发射率均在0.85以上,尤其在2.5~5μm的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其光谱发射率接近于黑体。2.以Fe2O3为主的红外辐射涂料主要由正尖晶石(CuFe)Fe2O4物相构成,而以MnO2为主的红外辐射涂料主要由反尖晶石CoMn2O4物相构成。3.随着MnO2含量的增加红外光谱发射率逐渐增大,当MnO2含量在60wt%左右时,其发射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4.由于还原气氛烧成和急冷使红外辐射基料中Fe、Mn、Cu和Co离子呈现了多种化学价态,还原气氛烧成和急冷均有利于提高红外辐射涂料的辐射性能。5.堇青石和粘结剂的掺杂对红外辐射涂料的发射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大大改善了红外辐射涂料的抗热震性能。6.粘结剂添加量对红外辐射涂料的抗热震性能有显著影响,但粘结剂配方对其影响较小。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28
  1.1 引言  13-18
    1.1.1 红外辐射  13-14
    1.1.2 红外辐射的经典物理模型  14-15
      1.1.2.1 自由电子模型  14
      1.1.2.2 谐振子模型  14
      1.1.2.3 阻尼振子模型  14-15
      1.1.2.4 振子的耦合  15
    1.1.3 红外辐射的基本特点  15-16
    1.1.4 红外辐射的基本规律  16-18
      1.1.4.1 反射率、吸收率、透射率和发射率  16
      1.1.4.2 基尔霍夫定律  16
      1.1.4.3 普朗克辐射定律  16-17
      1.1.4.4 维恩位移定律  17-18
      1.1.4.5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18
  1.2 红外辐射材料简介  18-26
    1.2.1 热辐射体的分类  18-19
      1.2.1.1 高效红外辐射陶瓷  18-19
      1.2.1.2 选择性红外辐射陶瓷  19
      1.2.1.3 低发射率材料  19
    1.2.2 红外辐射材料节能机理  19
    1.2.3 红外辐射材料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9-21
    1.2.4 红外辐射材料的应用  21-22
      1.2.4.1 红外干燥和加热  21
      1.2.4.2 建筑涂层原料  21
      1.2.4.3 医疗保健材料  21
      1.2.4.4 车用节油材料  21-22
      1.2.4.5 其它应用  22
    1.2.5 影响红外辐射材料发射率的因素  22-24
    1.2.6 改善材料红外发射率的途径  24-25
      1.2.6.1 晶格振动频率的调整  24-25
      1.2.6.2 杂质的合理加入  25
      1.2.6.3 红外辐射涂料涂层结构的改善  25
    1.2.7 高发射率红外辐射陶瓷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5-26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重要内容  26-28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6-27
    1.3.2 本课题研究目的  27
    1.3.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7-28
第二章 实验工艺和测试表征  28-34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28-29
    2.1.1 原料和试剂  28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8-29
  2.2 实验工艺流程  29
  2.3 测试和表征  29-34
    2.3.1 热分析(TG-DSC)  29-30
    2.3.2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30-31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1
    2.3.4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1
    2.3.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31-32
    2.3.6 电子能谱分析(EDX)  32
    2.3.7 红外发射率的测试  32-33
    2.3.8 抗热震性测试  33-34
第三章 研究体系与工艺设计  34-42
  3.1 组成设计  34-36
  3.2 合成工艺的设计  36-42
    3.2.1 合成温度及烧成制度的确定  37-40
      3.2.1.1 以Fe_2O_3为主配方的烧成曲线的制定  37-38
      3.2.1.2 以MnO_2为主配方的烧成曲线的制定  38-40
    3.2.2 烧成气氛的设定  40
    3.2.3 样品合成后的降温方式设定  40-41
    3.2.4 制备涂层工艺设计  41-42
第四章 红外辐射基料的研制  42-57
  4.1 尖晶石物相的基本概念  42
  4.2 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与红外辐射特性  42-44
    4.2.1 尖晶石的晶体结构  42-43
    4.2.2 尖晶石的阳离子分布  43
    4.2.3 尖晶石的红外辐射特性  43-44
      4.2.3.1 红外辐射率与成分的关系  43-44
      4.2.3.2 红外辐射率与尖晶石结构的关系  44
  4.3 铁、锰尖晶石的合成  44-56
    4.3.1 实验  44-45
    4.3.2 红外辐射基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45-54
      4.3.2.1 红外发射率的测试结果  45-46
      4.3.2.2 物相(XRD)分析  46-48
      4.3.2.3 微观结构分析  48-49
      4.3.2.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49-51
      4.3.2.5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51-54
    4.3.3 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因素  54-56
      4.3.3.1 MnO_2的添加量对材料红外辐射率的影响  54
      4.3.3.2 烧成气氛对材料红外辐射率的影响  54-55
      4.3.3.3 冷却方式对材料红外辐射率的影响  55-56
  4.4 本章小结  56-57
第五章 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与研究  57-70
  5.1 实验  57-59
    5.1.1 实验工艺的设计  57-58
    5.1.2 涂层制备  58-59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9-68
    5.2.1 涂层试样的抗热震性  59-63
    5.2.2 涂层试样的物相分析  63-65
    5.2.3 涂层试样的 SEM 分析  65-66
    5.2.4 EDX 分析  66-67
    5.2.5 红外涂料的光谱发射率测试结果  67-68
  5.3 本章小结  68-70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76-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Gr/Al-Mg复合材料抗热震与抗烧蚀性能研究,TB332
  2. 原位合成莫来石晶须韧化微波冶金用刚玉—莫来石耐火材料的研究,TQ175.6
  3. 塑性结合相对刚玉—莫来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TQ175.1
  4. 主动式发射率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4
  5. 水污染的微波辐射特性及应用研究,TP722.6
  6. 微波辅助液相控制合成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性能研究,TB383.1
  7. 稀土掺杂ZAO系陶瓷红外发射率及光致发光性能,TQ174.75
  8. 铸坯表面多层发射率的测量研究,TF777
  9. PMMA微球表面过渡金属氧化物壳层聚集体的研究,TB383.1
  10. 常温下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催化臭氧氧化甲苯反应研究,X511
  11. 快速隐现靶标的关键技术研究,TJ06
  12. GH4099薄板表面红外高辐射涂层的粉浆法制备与性能表征,TG174.4
  13. 无压烧结碳化硅基复合陶瓷的力学与抗热震性,TQ174.1
  14. 二维变折射率介质辐射传热及表观发射特性研究,TK124
  15. SiC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V261.933
  16. 面源黑体辐射特性分析与设计,V520.6
  17. 等离子喷涂法制备铝基体梯度陶瓷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TG174.442
  18.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在线辐射测温仪研制,TH811
  19. EB-PVD沉积Si-C/YSZ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TG115.21
  20. SiC_w/ZrB_2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TB332
  21. 基于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的聚苯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TB33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涂料工业 > 专用漆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