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纤毛虫三缘双轴虫的皮层纤毛器及细胞质胞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 者: 王正君
导 师: 倪兵;顾福康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三缘双轴虫 皮层纤毛器 形态及形态发生 细胞皮层骨架 扫描电镜技术 透射电镜技术
分类号: Q9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以皮层纤毛器为主要结构成分研究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领域探索真核细胞结构的遗传及细胞调控的热点;以纤毛虫细胞质中的一些特殊胞器为观察对象显示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也成为揭示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三缘双轴虫(Diaxonella trimarginata)是一类细胞结构特殊的腹毛目纤毛虫,其皮层细胞质除具有其他纤毛虫中常见的细胞器外,还具有色素颗粒及射出胞器等结构。对三缘双轴虫的研究尚局限于光镜水平,并且其系统分类地位也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以腹毛目纤毛虫三缘双轴虫为研究材料,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无性生殖时期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得到了一些细节特征,并取得了新的结果;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揭示三缘双轴虫细胞皮层微管胞器及细胞质的超微结构特征。本文旨在从细胞皮层超微结构、细胞骨架体系以及细胞质超微结构等不同方面对三缘双轴虫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皮层纤毛器的形态与形态发生扫描电镜显示,在口围带、波动膜以及相应皮层区域形成小膜侧向纤毛结构及独特的口盖结构,额棘毛具有典型的全列虫科模式,腹棘毛以棘毛对的形式组成“zig-zag”中腹棘毛列;横棘毛10-13根,前面5根与后面5-8根以“√”方式排布;左缘棘毛3-4列,偶见5列,从右至左依次变短,其中有1列左缘棘毛绕到背部与背触毛相邻排列。右缘棘毛恒为1列,左右缘棘毛在尾部不交汇;背触毛3列,偶见4列,纵贯全身。背触毛单元由一个长纤毛的毛基体构成。形态发生时前仔虫口围带在老口围带内侧形成,最终老口被完全取代,后仔虫口围带原基在中腹棘毛列左侧开始形成,经过发育、分化、成熟最终形成后仔虫的新口围带。左缘棘毛原基在最右侧的老左缘棘毛列中开始发生,逐步分化成3列原基,最终完全取代老左缘棘毛。纤毛器形态发生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老纤毛器结构退化、瓦解,为新纤毛器的定位提供物质贡献的现象。上述结果从超微结构水平显示了三缘双轴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特征,为深入了解三缘双轴虫的细胞发育提供了新的资料,对进一步探索细胞分化及纤毛模式的形成机制是很有必要的。2细胞皮层骨架及细胞质的超微结构观察扫描电镜技术揭示了三缘双轴虫的形貌特点,包括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特征。但是对三缘双轴虫内部超微结构的了解甚少,因此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三缘双轴虫进行内部超微结构的探索对于构建皮层细胞骨架的三维图形、丰富形态学相关资料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透射电镜显示,三缘双轴虫的表膜下存在由单根微管间接排列组成的微管加固层以及与表膜近乎平行排列的纤维束,推测其可能有加固表膜的作用;在细胞质的食物泡一侧有长条状的微管骨架结构,可能与微管的合成相关;三缘双轴虫中与微管骨架相邻的位置有细菌状结构物质存在,极有可能属于细菌共生体的一种,与三缘双轴虫共同构成互惠共生体系;皮层细胞质中的食物泡及粘液泡周围常常分布着丰富的线粒体结构,这可能与粘液泡发射过程以及食物泡消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有关;细胞核为两型性,大核通常具有一至多个核仁,其中有的大核具有环状核仁,小核无核仁;染色质呈均一性分布于大核中,排列较疏松,染色质之间相互聚集形成高电子致密度的团块状结构,有的染色质与核内膜紧密相连,小核中的染色质具有均一的电子致密度,均匀分布于核内。在口区,每个口围带小膜均由3列纤毛组成,其中2列近长,1列较短,相邻口围带小膜之间有膜泡样的膈结构将其隔开,此特征与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相吻合。表膜下的围棘纤维篮由纤维环所包被,围棘纤维篮容纳部分纤毛杆以及毛基体,其超微结构在横切面上差异不大,围棘纤维篮的周围维管束以及基体下维管束有利于保持细胞骨架的稳定性;背触毛单元在透射电镜下显示出裸毛基体结构,而此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并未观察到。上述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三缘双轴虫的细胞学资料,为构建三缘双轴虫的三维图形提供了相关数据。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2-14
第一章 纤毛虫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14-28
  1 扫描电镜技术研究  15-18
    1.1 皮层表面结构  15-16
    1.2 皮层骨架结构与核结构  16-18
  2 透射电镜技术研究  18-22
    2.1 表膜及表膜下细胞器  18-20
    2.2 核器  20-21
    2.3 纤毛器及细胞骨架  21-22
  3 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  22-24
  参考文献  24-28
第二章 三缘双轴虫皮层纤毛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28-54
  1 材料和方法  29-31
    1.1 材料  29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9-30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30
    1.4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30-31
  2 结果  31-33
    2.1 三缘双轴虫非分裂期的形态  31-32
    2.2 三缘双轴虫分裂期纤毛器的形态发生  32-33
  3 讨论  33-39
    3.1 三缘双轴虫种属鉴定与分类地位  33-35
    3.2 三缘双轴虫口区形态方面具有的特性  35-36
    3.3 三缘双轴虫与形态相似种属之间的比较  36
    3.4 三缘双轴虫形态发生过程中老结构的变化特征  36-39
  参考文献  39-41
  图版说明  41-54
第三章 三缘双轴虫的透射电镜观察  54-85
  1 材料与方法  55-58
    1.1 材料来源  55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55-57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57
    1.4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57-58
  2 结果  58-62
    2.1 表膜及表膜下微管结构  58-59
    2.2 纤毛区皮层超微结构  59-60
    2.3 细胞质超微结构  60-61
    2.4 细胞核  61-62
  3.讨论  62-66
    3.1 三缘双轴虫皮层微管骨架的建构特征  62-63
    3.2 三缘双轴虫粘液泡的结构特征及功能研究  63-64
    3.3 三缘双轴虫细菌共生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探索  64-66
  参考文献  66-68
  图版说明  68-85
附录  85-86
致谢  86-87

相似论文

  1. 凤尾竹的愈伤组织培养,S795
  2. 原生动物尖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和细胞质胞器的研究,Q954.4
  3. 快速鲨鱼盾鳞肋条结构的表征及其减阻仿生学初步研究,Q811
  4. 洛美沙星透皮吸收搽剂对仔猪和小鼠皮肤表皮结构影响的研究,S859.79
  5. 贻贝棘尾虫皮层微管骨架的超微结构及微管蛋白的免疫电镜定位,Q954.6
  6. 一种海洋游仆虫细胞皮层及微管类骨架的研究,Q952
  7. 家蝇抗菌肽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及分子结构研究,R91
  8. 小鼠磨牙中同时过表达sFrp2和sFrp3对磨牙发育的影响,Q954.48
  9. FGF8在人和小鼠牙齿中亚型分析及其对牙齿发育的影响,Q954.48
  10.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形态学研究,Q954
  11.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的形态学,Q954
  12. 龟足核型、白垩腺结构及卵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研究,Q954
  13. sFrp2和sFrp3在小鼠磨牙发育中的作用,Q954.4
  14. 热带爪蟾Dmrt5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Q954.4
  15. 鳄鱼形态面面观,Q954
  16. 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生物活性物质的定位及其提取物的抑菌比较研究,Q954
  17. 动物解剖实验中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研究,Q954.5
  18. 红鲫(♀)×团头鲂(♂)的受精细胞学和早期胚胎发育研究,Q954.4
  19. 1Vsx1基因在金鱼胚胎发育中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 2.差异表达蛋白质数据库的构建及其检索,Q954.4
  20. 秦岭大熊猫牙齿形态学研究,Q954
  21. Notch在中国卤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Q954.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形态学 > 动物胚胎学(动物发生学、动物胎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