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多层次灰色理论评价模型研究

作 者: 唐飞
导 师: 李世蓉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多层次灰色理论 模型评价
分类号: F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拥有超过8亿的农村人口,“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举足轻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开展、“城乡统筹”的试行,中国西部辽阔的农村区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型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由于经济基础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处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区域高速发展,而相对偏远的“纯农村”区域却仍然停滞不前或者改变甚微,逐渐在城乡结合区域与“纯农村”区域间形成了的第二条发展不平衡的分界线。本研究课题是在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大面积土地荒芜、住房闲置、城乡发展差距加大的背景下提出,以建设城乡结合部以外的农村区域为目的,结合多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的改革方式和成功经验,对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起我国西部新型农村建设的评价模型,并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理论对新农村建设成果进行评价,为政府决策提高参考依据,争取为西部新农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主要包括了五个部分。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了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接着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外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适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第三部分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新农村教育与农民就业关联分析、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农村经济产业化模式等几大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为新农村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主要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新农村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理论对新农村建设成果进行检验,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综合新农村评价模型,并提出一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最后,为结论部分。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绪论  9-13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内容  10-12
    1.2.1 研究的意义  10
    1.2.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0-11
    1.2.3 研究的内容  11-12
  1.3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12-13
    1.3.1 可能的创新点  12
    1.3.2 论文的不足  12-13
2 国内外新型农村建设对比  13-21
  2.1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  13-14
  2.2 国外新型农村建设概述  14-17
    2.2.1 韩国“新村运动”  14-16
    2.2.2 日本的“造村运动”  16-17
    2.2.3 德国“城乡等值化”模式  17
  2.3 我国新型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7-19
    2.3.1 “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17-18
    2.3.2 “软件”配套缺失,发展缓慢  18-19
  2.4 国外新农村建设引发的启示  19-21
3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21-52
  3.1 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  21-25
    3.1.1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21
    3.1.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21-23
    3.1.3 土地流转动因分析  23-24
    3.1.4 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及措施  24-25
  3.2 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25-33
    3.2.1 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  27-30
    3.2.2 重庆市潼南县南刊村新农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实例研究  30-33
  3.3 新农村教育与农民就业关联分析  33-37
    3.3.1 农村教育定义与现状  33-36
    3.3.2 农民就业分析  36-37
    3.3.3 教育与就业的关联分析  37
  3.4 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37-41
    3.4.1 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38-39
    3.4.2 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农村“双放弃换社保”模式  39-41
  3.5 新农村经济产业化模式  41-52
    3.5.1 农村经济产业化基本模式  42-43
    3.5.2 农村经济资金信贷支持  43-45
    3.5.3 四川省安岳县柠檬产业化实证研究  45-52
4 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新农村评价模型  52-73
  4.1 基于DELPHI 法构建新型农村评价指标体系  52-58
    4.1.1 评价指标初选  52
    4.1.2 采用Delphi 法进行评价指标终选  52-58
  4.2 新型农村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58-60
  4.3 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基本理论  60-63
  4.4 多层次灰色理论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应用---以四川省安岳县护龙镇个行政村为例  63-70
    4.4.1 四川省安岳县护龙镇概况  63
    4.4.2 多层次灰色理论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63-70
  4.5 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70-73
    4.5.1 培养新型农民  70
    4.5.2 建设发达农业  70-71
    4.5.3 创建和谐农村  71-73
5 结论  73-74
致谢  74-75
参考文献  75-77
附录  77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7

相似论文

  1.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2.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3.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5.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6.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8.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0.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1.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13.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4. 对随州市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F327
  15. 熵在经济预测模型评价中的应用,F201
  16.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17.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F426.92;F206
  18. 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327
  19. 新农村建设中湖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研究,F321.42
  20. 潍坊市农民科技培训效果分析与对策研究,F323.3
  21. 沈北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问题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