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乡土社会场域下的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
作 者: 苑振娜
导 师: 杨成铭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民事纠纷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分类号: C91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法治化是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由上至下推行的,在将“一切社会关系统统纳入法治轨道”的强大舆论支持下,诉讼被视为树立司法权威的首要手段,是解决纠纷的最正规方式。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农村社会旧有的纠纷解决方式被认为是落后、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似乎农民只有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才是理性的选择。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诉讼机制在农村社会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我国的乡土社会里,人们仍然依据各式各样的规则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纠纷。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正式法律诉讼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人们法律生活的主题,并使诉讼这种国家法律治理途径在乡土社会被迫发生流变。因而,了解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研究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纠纷及其解决现状,并因地制宜设置一套乡土社会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对于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促进乡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梳理前人对纠纷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理论的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乡土社会下的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当代在中国乡土社会下,纠纷是如何被解决的以及纠纷的运作过程。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解纷过程中民间规范与国家法之间的博弈,以及不同权威支持下的解纷场域,最终使得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最后,笔者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我国乡土社会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绪论 9-19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9-11 1.1.1 问题的提出 9-10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16 1.2.1 法律社会学的纠纷解决研究 11-13 1.2.2 法律人类学的纠纷解决研究 13-14 1.2.3 经济分析学的纠纷解决研究 14-15 1.2.4 政治社会学的纠纷解决研究 15-16 1.2.5 文献评述 16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9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6-17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7-19 第2章 乡土社会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之背景 19-30 2.1 作为研究背景的中国乡土社会 19-23 2.1.1 “乡土社会”的特质 19-20 2.1.2 乡土社会纠纷的特点 20-22 2.1.3 乡土社会纠纷的性质 22-23 2.1.4 乡土社会多元的“混合秩序” 23 2.2 乡土社会下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23-29 2.2.1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 23-24 2.2.2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种类 24-25 2.2.3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 25-26 2.2.4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价值分析 26-29 2.3 本章小结 29-30 第3章 乡土社会纠纷解决的个案研究 30-39 3.1 纠纷发生的背景 30 3.2 纠纷解决的过程 30-31 3.3 对解纷过程的分析 31-35 3.3.1 自行解决 33-34 3.3.2 民间调解 34 3.3.3 乡镇政府综治办 34-35 3.4 乡土社会纠纷解决的影响因素分析 35-38 3.4.1 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 35-36 3.4.2 乡土社会的舆论影响 36 3.4.3 乡土社会的社群意识 36 3.4.4 乡土社会的互惠原则 36-37 3.4.5 乡民社会的“多元权威” 37 3.4.6 乡民的理性选择 37-38 3.5 本章小结 38-39 第4章 我国乡土社会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运行机理及正当性分析 39-52 4.1 乡土社会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渊源 39-43 4.1.1 我国传统的“无诉”文化 39-41 4.1.2 “厌诉”心理 41-42 4.1.3 传统文化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辩证关系 42-43 4.2 乡土社会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运行机理 43-46 4.2.1 利益冲突的多元化要求 43-44 4.2.2 人际关系维持的需求 44-45 4.2.3 法律与诉讼的缺陷 45-46 4.2.4 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 46 4.3 乡土社会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正当性分析 46-51 4.3.1 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 47-48 4.3.2 与农村纠纷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48-51 4.4 本章小结 51-52 第5章 我国乡土社会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之完善 52-58 5.1 我国乡土社会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评析 52-54 5.1.1 合理性分析 52-53 5.1.2 缺陷性分析 53-54 5.2 完善乡土社会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措施 54-57 5.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4-55 5.2.2 消除法治建设观念上的误区 55-56 5.2.3 加强解纷方式之间的衔接 56 5.2.4 扩大民间自治组织 56-57 5.3 本章小结 57-58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
|
相似论文
- 论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D926
- 外来务工人员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6
- 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与诉讼机制的关系研究,D925.1
- 乡土社会法律信仰缺失的理性思考,D90
- 环境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926
- 儿童属于哪里?,C913.5
- 北京牛街民事纠纷处理机制调查,D925.1
- 中国乡土社会ADR的构建,D621
- 中英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D925.14
-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5
- 苗族村寨村规民约继承传统习惯法成分初探,D922.154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D926
- 明代江西士大夫群体,K248
-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926
- 委托调解探析,D926
- 新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的冲突与整合,C912.82
- 律师调解制度研究,D926.5
- 乡土社会中的“赤脚律师”研究,D926.5
- 我国《继承法》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之反思,D923.5
- 论我国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90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