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特征看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

作 者: 邓天华
导 师: 田泽兴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物理概念 形成和发展 特征 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
分类号: G63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教学又是整个物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概念教学侧重于教学结果,缺少学生对概念认识过程的研究,有“强迫灌输”之嫌。对物理概念的研究一般都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讨论,仅侧重于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及解题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学”的主体——学生不闻不问。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对物理概念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如何“教”还应着眼于学生如何“学”。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形成物理概念的。本文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这一视角出发,联系自然科学史、社会学等,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为主要理论依据,去探究物理概念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五个基本特征,即物理概念的客观性特征、物理概念的社会情境性特征、物理概念的发展性特征、物理概念的建构性特征和默会性特征。每个特征紧密联系社会形态、历史传承、经济基础和意识观念等方面,都从其定义、特征体现及其对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结合物理概念的特征研究,给出概念教学的五个原则,即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顺序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默会性原则。由此构建出物理概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说明了具体操作步骤及意义。也回到物理课堂上,选取三个教学课例分析,以求更好地解释这一模式。最后,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及意义,并指出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教育研究中加以改进。

全文目录


论文结构图  4-5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9
  1.1 研究背景  9-10
    1.1.1 时代背景  9-10
    1.1.2 现行教育所依据的理论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0-13
    1.2.1 物理概念特征研究现状与思考  10-11
    1.2.2 物理概念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11-13
  1.3 物理概念的特征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5
    1.3.1 建构主义理论  13-14
    1.3.2 唯物史观  14-15
  1.4 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方法  15-19
    1.4.1 可行性分析  15-16
    1.4.2 研究方法  16-17
    1.4.3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7-19
第二章 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特征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19-47
  2.1 物理概念的客观性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19-24
    2.1.1 物理概念的客观性  19
    2.1.2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看其客观性体现  19-21
    2.1.3 物理概念的客观性对概念教学的意义  21-24
  2.2 物理概念的社会情境性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24-29
    2.2.1 物理概念的社会情境性  24
    2.2.2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看其社会情境性体现  24-27
    2.2.3 物理概念的社会情境性对概念教学的意义  27-29
  2.3 物理概念的发展性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29-35
    2.3.1 物理概念的发展性  29-30
    2.3.2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看其发展性特征体现  30-34
    2.3.3 物理概念的发展性对概念教学的意义  34-35
  2.4 物理概念的建构性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35-40
    2.4.1 物理概念的建构性  35-36
    2.4.2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看其建构性体现  36-38
    2.4.3 物理概念的建构性对教学的意义  38-40
  2.5 物理概念的默会性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40-44
    2.5.1 物理概念的默会性  40
    2.5.2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看其默会性体现  40-43
    2.5.3 物理概念的默会性对概念教学的意义  43-44
  2.6 小结  44-47
第三章 基于物理概念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  47-63
  3.1 整合思路及原则  47-56
    3.1.1 科学性原则  48-50
    3.1.2 情境性原则  50-51
    3.1.3 顺序发展性原则  51-52
    3.1.4 主体性原则  52-54
    3.1.5 默会性原则  54-56
  3.2 基于物理概念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56-60
  3.3 小结  60-63
第四章 课例分析  63-81
  4.1 课例分析之一:牛顿第一定律  63-64
  4.2 课例分析之二:电场电场强度  64-65
  4.3 课例分析之三:加速度  65-8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81-85
  5.1 研究的结论  81
  5.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81-85
注释  85-87
主要参考文献  87-89
后记  89-91
附发表文章  91
拟发表文章  91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2.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4.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5.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6.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7.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8.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9.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10.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11.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2.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13.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4.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5. 用于检索的人脸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TP391.41
  16.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17.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8.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19.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20.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21.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