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践研究

作 者: 夏向明
导 师: 莫童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大学生村干部 到村任职 新农村建设
分类号: G64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还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力之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干部从无到有,直至近两年的快速推进,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到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都启动或推行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号召下,一批批青年学子积极响应,纷纷走向农村基层,希望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推广了新技术、新方法,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经受了农村磨练,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素质,找到了事业舞台,并进一步加深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总体来看,“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在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基层组织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制约以及管理服务不够健全等原因,“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作用就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演进历程的分析,客观反映了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全面总结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以余姚市为例,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结合各地实践和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两方面着手,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大学生村干部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3-14
  第四节 研究思路  14-15
第二章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15-24
  第一节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概念及特征  15-17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概念  15
    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特征  15-17
  第二节 我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17-18
    一、自发探索阶段(1995-2004 年)  17
    二、全面试验阶段(2005-2007 年)  17-18
    三、国家行动阶段(2008-现在)  18
  第三节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理论  18-20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8-19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9-20
  第四节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现实意义  20-24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  20-21
    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21
    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优化党政干部来源结构  21-22
    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开辟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22
    五、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  22-24
第三章 余姚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践  24-32
  第一节 余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概况  24-26
    一、素质结构情况  24-25
    二、岗位及任职情况  25
    三、人员流动情况  25-26
  第二节 余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做法  26-28
    一、抓鼓励引导  26
    二、抓规范操作  26-27
    三、抓综合激励  27-28
    四、抓全面培养  28
  第三节 余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成效  28-30
    一、促进了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9
    二、改变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  29
    三、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人才  29
    四、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  29-30
  第四节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体会和收获  30-32
    一、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30
    二、经受了农村磨练,提高了自身素质  30
    三、积累了实践经验,找到了事业舞台  30-32
第四章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32-37
  第一节 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34
    一、大学生村干部的角色没有实现合法化  32-33
    二、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还不够到位  33
    三、薪酬设置尚欠科学合理  33-34
    四、大学生村干部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够确定  34
  第二节 高校毕业生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37
    一、思想认识问题  34-35
    二、工作深入问题  35-36
    三、能力提高问题  36-37
第五章 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若干策略建议  37-44
  第一节 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工作的基本原则  37-38
    一、坚持服务发展原则  37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37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37-38
  第二节 完善选聘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对策建议  38-44
    一、控制规模,保证质量,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38-39
    二、培训帮带,分类培育,建立长效的培养使用机制  39-40
    三、正确导向,合理薪酬,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  40-41
    四、明确职责,强化考核,建立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  41
    五、加强探索,畅通渠道,建立人员“流得动”的机制  41-42
    六、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42
    七、大学生村干部要端正心态,摆正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2-44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0

相似论文

  1.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4.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5.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7.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8.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9.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10.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1. 对随州市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F327
  12. 沈北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问题研究,F327
  13.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西部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630
  14. 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关系失位问题研究,D625
  15. 中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422.6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廉政建设问题研究,D630.9
  17.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G719.2
  18.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涉农税政策研究,F812.42
  19. 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研究,F320
  20.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B038
  21.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文化,D42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